明清以来张掖的龙王信仰研究

明清以来张掖的龙王信仰研究

ID:46716722

大小:7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明清以来张掖的龙王信仰研究_第1页
明清以来张掖的龙王信仰研究_第2页
明清以来张掖的龙王信仰研究_第3页
明清以来张掖的龙王信仰研究_第4页
明清以来张掖的龙王信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以来张掖的龙王信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清以来张掖的龙王信仰研究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四4本文所指张掖,即今张掖市,包括廿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龙王是司水之神。龙王信仰在张掖民间信仰屮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孟凡港的《从碑刻看明清时期张掖的民间信仰》一文,对明清时期张掖的民间信仰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张掖的民间信仰中,龙王、水神、雷公职掌雨吻,其庙宇及僻刻较多,在张掖民间信仰屮占有重要地位。”1至民国年间,民乐的龙王信仰依然深入人心。据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创修民乐县志》记载:“查民乐城乡有所谓多神教者,具信仰力尤坚定而不可化。盖土神、龙神、灶神、

2、山神、城隍、观音之类,无虑数十种,率皆平民按时致祭,或有求必祭者。本文试就明清至民国时期张掖的龙王信仰作些探讨。一、龙王庙的分布与数量龙王庙遍布城乡,数量众多。1•甘州府有龙王庙4座《甘州府志》卷五“坛庙”记载,甘州府有上、中、下龙王庙。上龙王庙,“城西南八十里,张掖河水经流处,IU名河渎神庙。前冇水涡人小出大,莫测浅深,旱祷辄应。西夏时建,历久倾圮。明巡抚杨障重建,冇碑记。我朝乾隆二十四年,知张掖县干-廷赞重修正殿,增山门、寝殿、廊房,献'甘民衣食源'五字额。给龙首渠等处芜山六顷,分半作龙王香火,分半作书院膏火。”中龙王庙,“城西三十里,西夏时

3、建,元末毁。明洪武嘉靖年递修。我朝康熙八年,靖逆侯张勇重修,分巡道袁州佐作合祀碑记。”下龙王庙,“城西十余里,西夏乾佑七年,夏主李f_』孝冇敕谕碑。元末燹。明洪武中建,嘉靖二十五年,巡抚杨蹲有《祈雪文》,二十七年有《祈雨文碑记》。我朝康熙四十年,乡民重修,提督王进泰献额,各记载《艺文》。”此外,还有一•座龙王庙,位于“城南花寨,知张掖县王廷赞超额,住持际清募修。2.民乐有龙王庙6座《东乐县志》卷二“祠庙”记载:龙王庙,“在县城西关。清顺治元年建,同治四年焚毁。光绪三十三年,邑庠生刘迥重修o"[2178一“在县城北西屯。清同治四年焚毁;光绪I•三年

4、,岁贡生刘奋武、刘应琏等募化重修。”⑵76—“在洪水堡西门外头坝河沿。为六大坝衣食之源。清同治间焚毁;光绪二年,农官张学书等重修。””一“在补达河东岸。明时建,清初毁,于咸丰八年重修。鹿沟四号Z公益事项会议于此,故LI:'四号龙王庙'。”[2]78《创修民乐县志》卷八“祠庙”记载:义得渠龙干-庙,“在县南三十五里之黄泥湾台。旧庙建于板桥嘴,光绪二十八年移建。”[2]496—“在复兴关。康熙四十九年建,乾隆四十年重修3.高台有龙王庙4座《重修肃州新志》记载,高台县龙王庙,“在城东八里堡北。康熙五十年,高台守御所千总孙肇隆重修。”—在镇夷堡“城南一里

5、。《新纂高台县志》卷三“祀事”记载:龙王庙,“城内西北隅,光绪间建修。一在镇夷。”[5龙泉寺,内附龙王诸神。长任权及其子长鸿鮪等,乂创建龙王、药王二宫。邑人拔贡薛钧在《龙泉寺碑记》中云:“夫诸神为地方保障,固不独一人一家Z获庇己也。故堡民Z蒙其福者,饮水思源,莫不铭感Z,崇拜Z。4•临泽有龙神庙I座《创修临泽县志》卷二“建置志”记载:龙神庙,“在县城东关。清光绪五年,渠众赵五通、马宗范、赵延忠等重修。5.山丹有龙王廂4座,宣统时增至38处《山丹县志》卷四“庙坛”记载:龙王庙,“城东阙。”7]8五坝龙王廂,见明牛员王钦《建五坝龙王庙记》0⑺245大

6、马营河龙王庙,见清生员赵明《建大马营河龙王庙记》o[71251另据知县张瀛学《宣统时山丹地理调查表》,清宣统年间,山丹龙干-庙、龙神祠、龙干-宫有38处8]。五闸龙王庙,见山丹新河贡生、国会议员张全贞《暖泉水利志》,其“序”云:“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其于上下坝Z水利,区筹尽善,IH有水册,所载甚祥。但代远年湮,现存者寥寥。因于民国二年,重修五闸龙王庙,山门五间,I:节I房二十余间。斯时也,少长成集,询及岔河龙王庙之地址,册有图注,其间亦有蒙昧之人,同众赴庙认明,各无异言。”二・fi卑刻M龙王信仰地方志记载的龙王庙碑刻,最能反映张掖民众対龙王的崇拜

7、心理。[9]288龙王廂碑刻主耍有:明御史牟伦于英宗犬顺元年(1457年)撰《修上龙王庙碑记》、康熙八年(1669年)巡道袁州佐《重修中龙王庙合祀碑ii2>>、乾隆二I-四年(1759年)张掖令、布政使王廷赞《重建黑河龙王庙碑记》、明生员王钦《建五坝龙王庙记》(山丹)、清生员赵明《建大马营河龙王庙记》(山丹)、光绪六年(1880年)阎汶《重修镇夷龙王庙碑》(高台)。龙王庙碑反映了民间对龙王的普遍认识:风调雨顺,社会安宁,皆为龙神所蜴,修建龙王丿审,就是为了“慰答神麻”。遇有旱灾等灾害时,人们祭祀龙神,总会得到龙神的恩赐,“祷无不应”,因此,“竭诚

8、奉神”,就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官民合力修建龙王庙,是当时顺应民心的重大举措。明御史牟伦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撰的《修上龙王庙碑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