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

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

ID:46715599

大小:6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_第1页
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_第2页
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_第3页
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_第4页
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李商隐文学思想浅探【摘要】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擅长写作诗和骈文,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而他对文学创作持有的观念也体现了他作为文学大家集独树一帜和兼容并包为一体的深思洞见。文中试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李商隐的文学思想:反对独尊周孔,儒道释兼取;追求偶对文饰的语言美;提倡抒情言志的创作。以期全面俱到地总结李商隐对文学创作和鉴赏的观点。【关键词】李商隐;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史上,李商隐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和骈文家而享誉后世的,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李商隐的文论观点也是特立独出而值得重视的。纵览樊南文集和玉溪诗集,不少诗文或直接或间接地表示出他自己的文学思

2、想。本文经过对这些零散诗文的分析总结,概括成三大点分别进行介绍和论述。一、反对独尊周孔,儒道释兼取儒家是在周公和孔子的言论主张中创始和发展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是诸子百家学说当中最重要的一枝,西汉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一国的统治思想,并一直延续到后世。儒家周孔的权威可谓不可撼动,而李商隐却明确表示了对其的非议。他在《上崔华州书》中说:“始闻故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邪?盖愚与周孔同身之耳。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他认

3、为“道”不该是周公孔子专有,人人都可创造自己的“道”,抒发自己的情志,也不必非从儒家经史中寻章摘句,各家典籍自有其妙,不应置于儒学之下。他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大胆而惊人的。同样,在《唐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中李商隐更是批判了孔氏之道:“论者徒曰:'次山不师孔子为非。‘呜呼!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百千万年,圣贤和随于涂屮耳。次山Z书曰:'三皇用真而耻圣,五帝用圣而耻明,三王用明而耻察。'嗟嗟此书,可以无书!孔氏固圣矣,次山安在其必师Z邪?”李商隐对元结十分敬重和喜爱,他为元结编次了文集并作了此序。序中对论者非议元结不以孔了为师不以为然,认为元结的思想不在孔了之下,并引

4、用了元结评价儒家学说的话。认为随着社会发展,至德渐丧,三皇讲真淳,故以圣徳为耻,五帝讲圣徳,故以英明为耻,三王讲英明,故以洞察为耻,越到后世,道徳仁义的要求越多,这便是儒家“强生道徳”于“强毁纯朴”Z后的证明。显然,李商隐接受了元结的思想,而元结的思想正是受到道家影响的结果。《老子》第18章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元结Z意,与此如出一辙。在这篇序文中,李商隐还称赞元结之文:“次山之作,其绵远长大,以口然为祖,元气为根,变化移易之。太虚无状,大贲无色,寒暑攸出,鬼神有职……若大厌然,不觉其兴。若大醉然,不觉其醒,其疾

5、怒急击,快利劲果,出行万里,不见其敌。”《老子》中说:“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亦云:“道不游太虚。”种种形容都可看出商隐对老庄的喜爱与推崇Z情。当然,李商隐对儒学之说周孔之道并不是绝对地批判打压的,“孔氏固圣矣。”他在其他作品中,尊儒之说也吋吋有之,如《赠刘经映三十四韵》云:“建国宜师古,兴邦属上庠。从來以儒戏,安得振朝纲?”《奠相国令狐公文》曰:“圣有夫了,廉有伯夷。”承认以儒学振朝纲,尊奉孔了伯夷为圣贤。李商隐对儒学的批判毕竟也是有为而发,不是对其全面否定的。在唐代,儒道释三家都是-I•分流行的,前面的论述中可大体看出李商隐对儒家道家的看法,那对佛家又是怎

6、样呢?作为文人,得意失意的不同境遇下,对此三家会有不同程度的倾向。佛教通常都是文人们痛苦心境的投宿Z所,李商隐更是如此。他…牛困于党争郁郁不得志,而乂经历过中年丧妻之痛,本是深情之致敏锐之致的诗人,自然少不了哀怨喟叹Z作,并月•不在少数。这些作品中,佛教思想的融入便是自然而然的了。《题僧壁》诗云:“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I口松。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玉溪生诗集笺注》此诗下清冯浩注曰:“义山好佛,在东川时于常平山慧义精舍经藏院石壁五间,金字勒妙法莲华经七卷《樊南乙集序》亦自云:“三年已來

7、,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都表达了舍身求道的愿望。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根本追求便是主情,对人4:痛苦的体验,对爱人的相思寄托,对爱情逝去的追慕都是其诗歌中普遍的情怀。而佛理禅宗就是为了消解这些爱欲憎恨,“未必明时胜蛤,一生长共月亏盈”(《城外》),“刨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槿花》),“大执真无力,多情岂口由”(《即冃》)。有求皆苦,诸行无常,李商隐对此感受颇深,熔铸在诗句屮,浑化无迹。二、追求偶对文饰的语言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