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03742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探析跆拳道有氧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跆拳道有氧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摘要增加有氧训练的比例,重视冇氧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体能类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训练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但是,必须认识到,富有成效的有氧训练一定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Z上,有氧训练不是训练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唯一决定因索。关键词有氧训练能力培养科学训练中图分类号:G886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一、有氧训练的分级从训练强度的角度分析,有氧训练强度是一个较宽泛的区域,人们一般将血乳酸值小于2-3mmol/L或心率在150次/min以下的运动强度视为“有氧”训练强度。在这个有氧训练区
2、域里,我们通常将其进一步分为两个强度范围,恢复/代偿性有氧训练(强度小于70%)和基础耐力I(强度70-90%)o(-)代偿性训练代偿性冇氧训练是近年来出现的、专门用于运动员机体调整和恢复的训练方法,它一般运用于重要比赛之后的恢复期和运动员过度训练和损伤后的调整训练,在一些体能类项目也将它作为不同训练周期转换或赛前准备的一种补偿性训练手段,例如,从准备期向比赛期的国度,连续比赛之间短暂的调整等等。这种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不仅可以对机体疲劳起到积极型调整恢复的作用,而口能够使运动员在大赛或损伤之后仍然保持适宜的训练负荷。将体能,尤其是耐力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缩短甚至消除恢复训练的
3、适应期。跆拳道项目是对体重冇特殊要求的运动项目,这种长时间低强度的、以脂肪代谢为主的代偿性有氧训练,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赛后休整期体重的增长。因此,近年来在比赛数量大幅度增加,竞争H趋激烈的情况下,代偿性有氧训练受到越來越多运动项目的重视,在部分体能项目类所占的训练量的重要原因。(二)基础耐力负荷强度为70-90%的基础耐力训练是有氧训练的主体,如果以耐力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为例,从这一强度区域所对应的血乳酸值来看,该强度区域实际上已经延伸到有氧-无氧阈以上的无氧区域,例如有些项目的血乳酸值可以达到6-8mmol/L的水平,这一训练区域是发展最大摄氧量的最佳强度,即通过较高的训练
4、强度将最大摄氧量提升到高的水平,使其得到冇效的训练。但是,必须注意到,这种次最人强度的训练在基础耐力的训练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大约不超过整个训练负荷的10%,而且其训练目标仍然指向发展对有氧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最大摄氧量。由此可见,基础耐力训练的主要区域仍然集中在70-85%的强度之间,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和神经-肌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提高冇氧代谢能力。(三)间歇训练我国训练界通常将“间歇训练”与“高强度”联系在一起,认为该训练的作用在于发展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能力(或被称为“乳酸耐受能力”)。但是,实际上间歇训练方法可以运用于发展不同的耐力能力,它大致
5、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低强度间歇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和3种不同的方式(小强度间歇训练、屮强度间歇训练和大强度间歇训练)。屮、小强度的间歇训练也被称为低强度间歇训练方法,该方法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相对应,在量(较大)、强度(较小,约60-80%)和间歇时间(相对较短)上,不同于高强度间歇训练,其目的在于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目前许多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经常采用中、小强度的间歇训练方法,它的优点只要表现在,使有氧负荷出现一种连续的、台阶式增长。在有氧-无氧区域的强度范围内加人负荷强度的动态变化幅度,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调整分段量、强度和间歇时间,增加了训练组合
6、的多种选择性,在总的训练负荷量上超过传统的有氧训练。二、有氧与其它训练强度的关系从当前我国竞技训练的状况来看,需要提倡加强冇氧能力的训练,其原因在于我国许多运动项目长期忽视有氧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耐力基础的薄弱,影响力耐力素质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训练的重点完全集中到该能力的训练之上,有氧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其它训练内容有机地衔接和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不同训练强度对机体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处理好不同强度的训练比例以及相互关系问题。在耐力项目的训练中,尽管速度耐力和比赛耐力的训练在全年训练负荷中只占很小的份额,但是这部分训练内容在整个训练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运动
7、员已经具备一定的有氧能力基础后,运用有氧-无氧阈值以上的高强度无氧训练方法发展专项速度耐力就成为一项重耍的训练任务。高强度的无氧“速度”或“速度耐力”一直是耐力项目的重要索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专项能力和专项成绩的优劣水平,所以在跆拳道项目屮将其作为贯穿全年的训练重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进行有氧训练时不能忽视高强度的无氧能力的培养,尽管有氧能力是基础,但它不能直接改善专项比赛能力,更不能取代无氧能力的训练。同时,无氧能力如果缺乏坚实的有氧能力的支持,由于其发展空间的局限,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不同的耐力训练强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