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01765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探究学习与创新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学习与创新学习作者:佚名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对人才提出的一种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研究和解决教育中如何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的教育。这是我国近年来创新教育研讨中所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那么与此相应,什么形态的学习活动才能体现创新教育理念呢?笼统来说,尽管一种教育理念可通过不同形态的教学体现出来,如有意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能体现主体学生观,但具体而言,其体现程度在不同教学形式中是有高低之别的,这与艺术创作中“神”的表达受“形”的制约道理一样。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创新学习的方式不止一种,而
2、且其效果不同,其中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的方式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即探究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一、探究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无知意识。创新学习不会自发产生,它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推动和维持,其中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虽然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办法有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唤醒学生的无知意识,使他们养成自觉无知的习惯。因为当一个人感到无知、困惑与觉醒时,也就意味着学习的开始。一个人只有当有意识地挑战自己已知的局限、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会采取创新行动。科学家们就是经常寻找局限与界线,寻找自己的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也许
3、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苏格拉底在教学时才总是声称自己一无所知,并用问答法迫使学生先放下已知的假面具,然后共同求知。探究学习模式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无知意识。通常情况下我们虽然也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经常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调料”来引诱学生学习,但效果却多是暂时的,不能从根本土使学生产生不断求知的欲望,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在自觉无知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明显体现在我们所设计和实施的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目标教学”模式上。根据这种模式,教学以向学生呈现新内容开始,教学活动结束时希望他们能掌握这些内容,然后
4、用考试来衡量评价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由于这种教学最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它不可避免地使学生把学习结果看做是学习过程之外的事情,以致部分学生会因获得高分而沾沾自喜,另一部分学生则因获得低分而灰心丧气,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而学生在探究学习时,一般要经历知识获得过程的以下典型阶段或基本程序:形成问题、搜集数据、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交流结果、推广应用。这个过程从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他们的已知相冲突即形成问题开始,经过随后各阶段的探究活动,学生或者弄明白疑问的原因所在,或者认识到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甚至根本没有答案,并把所得结果应用到新情
5、境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的探究兴趣,由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换言之,作为探究的结果,学生原来自以为是的理解受到挑战,感受到个人认识能力的有限,从而逐渐养成自觉的无知。二、探究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发展。学生有了创新学习的动力,能否进行创新学习,关键要看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有思考就有创新,想创新就要思考,二者密不可分。过去我们为开展创造教育,曾专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结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是只经过某种专门训练就能大大提高的,最主要的是在于让他们养成爱动脑和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传统的讲授教学向学生机械灌输大
6、量知识,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独立思考能力差。即使有的教师在讲授中采用了启发式,但其出发点仍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某个知识点,而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习惯,因而留给学生思维或创新的空间十分有限。探究学习则为学生的思维及创新提供了巨大空间。如前所述,探究始于一种对学生来说存有疑问的经验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材料对问题进行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再通过各种途径检验假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形成探索思维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倡导开展探究教学的杜威则认为,学生的思维如果能真正解决一个对于他而言是问题的问题,那么他的思
7、维过程同科学家的思维一样,是探索性的、独创性的。因为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要通过思维来“进行设计、发明、创造和筹划”,因此,作为思维结果的思想是有创造性的,它含有某种发明的性质。他进而得出教育上的结论说:“一切能考虑到从前未领悟过的事物的思维都具有原创性。”探究学习能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有其心理学依据。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那种处在最近发展区以外其中包括现有发展水平和超越最近发展区两种情况下的学习不可能促使学生思维,只有那种落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由于探究的问题是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己形成的,对他们而言是真实的问题
8、,而不是教师或课本强加给他们的那种假问题,很少存在过难或过易两种情况,因而解决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