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非血管性下肢水肿诊断临床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非血管性下肢水肿诊断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非血管性疾病引起的下肢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非血管性疾病而下肢静脉水肿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回顾分析。结果非血管性下肢水肿病例中,6例为充血性右心衰竭性的静脉淤血,4例为淋巴性水肿,3例为下肢血肿形成,2例蜂窝织炎,7例关节积液,3例盆腔肿瘤压迫骼静脉,5例❷窝囊肿。结论在非血管性下肢水肿的病因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非血管性下肢水肿;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04-13
2、5-02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水肿患者较为常见,以往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静脉检查判断患者下肢血管或下腔静脉中是否存在血栓以及下肢静脉瓣的关闭功能。而在检查过程中某些非血管性的下肢水肿病因也被超声显示,从而指导临床进行相应治疗,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非静脉血栓性下肢水肿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0〜69岁,双侧下肢水肿8例,单侧下肢水肿22例,均在后期临床治疗或其他检查中被证实为非血管性下肢水肿。1.2仪器设备使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
3、lOMHzo1.3方法(1)对患者进行双侧下肢静脉、双侧骼静脉及下腔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加压试验及vasalava试验。(2)对患者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进行超声扫查。(3)局部水肿者的水肿部位进行超声扫查。2结果30例患者双侧下肢静脉、双侧骼静脉及下腔静脉管腔通畅,管壁光滑,管腔内均未探及血栓回声。充血性右心衰竭性的静脉淤血患者6例,均为双侧下肢水肿。超声表现为双侧股静脉、骼静脉内血流频谱呈搏动样(封三图11),双侧下肢脂肪层增厚,回声增强,内可见网格样改变。淋巴性水肿4例,2例为双侧下肢水肿,2例为单侧下肢水肿。超声表现为水肿下肢脂肪层增厚
4、,回声增强,内呈网格样回声(封三图12),部分患者可出现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双侧股静脉、骼静脉内血流频谱无回声异常改变。下肢血肿形成3例,为单侧下肢水肿,超声表现为下肢局部无回声包块或以液性为主的混合型包块。血肿的超声表现与血肿形成的时间密切相关,早期呈无回声或混合样回声,中期(12h)呈等回声,晚期呈无回声。蜂窝织炎2例,均为糖尿病患者,下肢大腿中段可见不均质强回声改变,边界不清晰,无包膜。膝关节积液7例,表现为膝关节上方、内侧或外侧形态不规则无回声改变。盆腔肿瘤3例,表现为单侧下肢股静脉频谱不随呼吸改变,加压试验频谱改变不明显,于盆腔内可见实质性低
5、回声,边界不清晰,形态较规则,压迫肿物边缘走行的骼静脉,此处骼静脉血管内径变细,血流速度加快。❷窝囊肿5例,表现为❷窝处梭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与静脉不相同,内无彩色血流信号。3讨论下肢静脉水肿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体征,临床医生往往需要鉴别下肢水肿的病因,而对于病因的判断除依靠其他体征、化验等检查,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检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除血管因素引起的下肢水肿之外,其他病因引起的单肢水肿或双肢水肿也比较常见,但往往被彩超医生所忽略。非静脉性下肢静脉水肿的原因包括非静脉本身病变引起的静脉回流受阻,如充血性右心衰竭[1]、
6、盆腔肿物对骼静脉的压迫[2]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这些疾病均可进行检查,如充血性右心衰竭的患者静脉频谱的改变,另外在心源性水肿的患者常常出现腹水及胸水,超声对这些改变均可显示。盆腔肿物压迫骼静脉时下肢静脉频谱的改变也能为诊断提供依据,而对盆腔的探查又可以查到盆腔的原发病变,寻找到盆腔肿物及对静脉压迫的部位。淋巴性水肿虽无特异性表现,但软组织网格样回声及腹股沟区淋巴结的肿大对病因的判断有一定帮助[3-4],局部病变血肿等超声均可做出明确的诊断[4]。通过对上述病例的观察,超声仪器方便、快捷、检查范围广泛等特点,为临床对下肢非静脉性水肿的病因诊断提供了有力
7、的帮助,值得临床及超声医生更好的应用[5,6]。[参考文献][1]何敏,杨敏.心源性水肿[J].中国社区医师,2002,12:78.[2]白静慧,陆恩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做腹部超声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2:103.[3]欧明辉,戈小虎.淋巴水肿的诊断方法现状[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1:45.[4]张晓惠,李应强.四肢淋巴性水肿与静脉性水肿的超声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5]温朝阳主译.血管超声经典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01-305.[6]罗春霞,王春艳.彩色多普勒
8、超声对下肢水肿病因诊断的价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B:331-332.(收稿日期: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