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ID:46691921

大小:6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6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_第1页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_第2页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_第3页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_第4页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发传染病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余长建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90年代的近30多年间,新出现和复出的传染病至少有40种,许多传染病威胁着世界1/2的人口。因防治措施未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已经绝迹或正在消除的传染病,如霍乱、疟疾和肺结核病等在世界许多地方死灰复燃。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易传染疾病的出现对人类构成新威胁。与此同时,由于病菌逐渐产生抗药性,许多防治传染病的抗生素在失去疗效,几种常用的治疗肺炎的药品因疗效锐减而被淘汰。这种局面之所以令人担忧,还因为新药很少,无法填补失效药物留下的空白。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

2、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进入21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來了新的严重威胁,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圉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屮的重点和热点领域。第一节、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新发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IH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

3、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自血病、手足口病等。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近30年来新发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20多种。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目前流行于中国的新发

4、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117感染、0139霍乱、军团菌病、空肠弯曲菌腹泻、莱姆病、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隐泡子虫感染腹泻、汉赛巴通体感染的猫抓病、禽流感、SARS、甲型H1N1流感等。国外有报道,在中国还没有发现的新发传染病有人类克雅病、埃博拉出血热、立克病毒脑炎、拉沙热、裂谷热、埃立克体感染等。目前社会和坏境因素的巨大变化如全球一体化、生态坏境改变、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人口流动、不良的行为方式等促进了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和扩散;随着科学技

5、术的进步,对新发传染病及病原体的认识和识别能力提高,使新发传染病在全球的不断爆发流行成为可能。第二节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不同新发传染病来源不同,影响其发生及出现的原因众多,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且往往是在特定条件下促成其发生或流行。新发传染病出现的内在原因是源于出现新的致病微生物、发现新的病原微生物、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改变等。一、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1、新的疾病产生的可能机制病原体发生了变异,由以前未知的病原体、先前与人类疾病无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自身发生了遗传变异产生了新种或新型病原体,这些致病微生物首次/重新感染人类引发

6、了新的传染病。2、新病原体进化机制不同种类微生物病原体的自然进化机制各异,通过微生物自身进化使得它们能够适应新的宿主细胞或找到新的物种作为寄主,产生新的毒素、破坏或逃避机体免疫、抑制炎性和免疫反应、产生对药物的抵抗力等。常见的病原体进化机制有点突变、分子内重组、基因配伍、重组突变、超突变、缺失突变、基因重排等。病原体的变异不断产生,而由于病原体繁殖很快,基因交换能力也很强,产生新的毒株也快。3、宿主调节机制由于RNA病毒在复制期间没有纠错功能,使RM病毒的突变发生率非常高,在宿主免疫反应系统或不寻常的选择性压力如宿主改变时,发生突变以继续生存,从而

7、导致新病毒的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面对大量有免疫力的人群选择压力,只有通过不同程度的基因突变(或抗原漂移)才能生存,这种过程不断发生,导致流感经常出现地区性流行。细菌之所以引起疾病是因为其有毒力因子,毒力因子常见的有毒素、酶、克隆因子、细菌素、溶血素和细胞侵入及抗药性因子等。每一种细菌可拥有不止一种毒力因子。细菌间的毒力因子各不相同,通过质粒在受体细菌间转移,达到基因移动的目的,这是细菌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人类正常细胞基因自我调节机制被动物病原体基因干扰而失控时,也导致人体基因内不同部位的密码子突变而致病,如反病毒所

8、致的人克一雅氏病。二、影响新发传染病出现的主要因素除了病原体和宿主本身的原因之外,许多因素也影响新发传染病发生进程。影响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