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探究式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探究式课堂氛围

ID:46668889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如何营造探究式课堂氛围_第1页
如何营造探究式课堂氛围_第2页
如何营造探究式课堂氛围_第3页
如何营造探究式课堂氛围_第4页
如何营造探究式课堂氛围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营造探究式课堂氛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营造探究式课堂氛目近日,我听了一些公开课,惊喜地看到新的课程理念已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老师们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充分活动起来,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老师们也有意识地变换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但是,听完课后,还是感到些许的遗憾,现在课堂气氛热闹了,可是深度不够了,虽想以学生为主体,但老师的主导作用还太强大,学生仍有被老师“牵”着走的感觉,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学设计时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更好地营造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活”起来呢?一、合作探究式的课堂要求教

2、师具有民主意识语文教学是通过学生的阅读、感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民主意识,而民主意识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话语权。上课时,老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是,在一些老师的公开课中,有时为了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几个亮点展示出来,就无法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时间;有时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步骤,为了节省时间而粗暴地打断

3、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教学步骤层层推进,如行云流水。这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文中几次写到了“我”的流泪?“我”又为什么流泪呢?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而第二个问题学生解决得比较困难,于是老师让学生展开了讨论,但是学生讨论的结果总还不够完善。这时老师就不停地看手表,终于,老师还是让学生停了下来,自己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课后总结会上,该老师也感到很遗憾,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却耽误了很多时间,使得下面几个精彩的设计没有来得及展示。看着老师

4、遗憾的表情,我们也感到很遗憾,为什么不能再给学生一点时间,为什么不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为什么教师不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深情呢?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树立平等对话的民主意识,还需要老师下一番苦功夫。二、合作探究式的课堂,要层层推进、适时引导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学某门学科,不是要使学生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教师“讲”得少,学生“想”得多,“动”得多。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5、、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这就要求老师做到备课时要心中有学生,问题设计要由浅到深,问题探究要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积极的引导,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如某教师教学杜甫的《望岳》时,教师由请一位同学介绍泰山的有关情况进行导入,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以后,教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看一看能否将“望岳”改成“登岳”?虽然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学生既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认知准备,当然也就无法正确

6、回答。教师为了避免冷场而让学生小组讨论,由于学生没有对课文感知,所以讨论也无法进行。这位教师虽然想让学生动起来,但是由于问题设计得不合理,不仅没有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反而打乱了正常的教学思路。我们常常说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但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说说话就是动起来?学生张张嘴朗读课文就是动起来?显然不是,“动起来”的主要标志是学生思维情感的递进。要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动起来,就必须掌握学生的认知状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以学生思维情感的逐步深化为依据,层层推进。而问题设计也要注意难易程度,要让学

7、生有“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喜悦。只有这样,课堂讨论才有“生成”的价值,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符合“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三、合作探究式的课堂,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探寻真知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探究式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是以问题为载体,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

8、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这种探求真理的精神,要能倾听不同的声音,有时可能和教参完全不同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我们都不要轻易地否定它,而应引导学生去讨论、质疑,从而在讨论探究中发现新知,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鲁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