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课标》的精神引入高中习题课教学之中~

将《新课标》的精神引入高中习题课教学之中~

ID:46668068

大小: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将《新课标》的精神引入高中习题课教学之中~_第1页
将《新课标》的精神引入高中习题课教学之中~_第2页
将《新课标》的精神引入高中习题课教学之中~_第3页
将《新课标》的精神引入高中习题课教学之中~_第4页
将《新课标》的精神引入高中习题课教学之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将《新课标》的精神引入高中习题课教学之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将《新课标》的精神引入高中习题课教学之中〜《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新课标》)对课程目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要求。《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标》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尚未实行《新课标》及新教材的学校,在教学中,如何用《新课标》的精神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习题课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标

2、》的精神,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以高一“动能定理”这堂习题课做了一些尝试,谈谈我们的做法和看法与同行商榷。我们现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物理》(必修)(XX年6月第一版),本堂课之前,只讲到第七章机械能,第四节动能、动能定理。学生只做了同一加速度过程的动能定理。在此基础上如何讲变力做功,具体做法如下。硬币:如何求这个变力的功?为了简化物理问题,我们忽略运动员在空中和水中的动作,可以把运动员当作一个质点;其次,运动员几乎是垂直人水,因此从最高点到水面这个过程可以当作自由落体运动。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来

3、研究这类变力的功。1、创设物理情境,师生共同设计探究实验先放一段运动员10米台跳水的录像(连同人水后下降到最大深度)O让同学说出看到什么现象并描述这项运动,最后形成这样的结论:10米台跳水,运动员(的质心)在空中做抛物线运动。先上升到最高点,再从最高点下落,人水之后,受到水的作用力,做减速运动,下降到最大深度处,又返回水面。师生共同讨论再形成结论:运动员人水后所受水的作用力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水的浮力,该力和运动员在水中的位置无关;其二,水对运动员的阻力,这个阻力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为变力。运动员在

4、水中下降过程中,要克服这个变力做功。师生共同设计实验,从实验和实测数据中形成如下题目。【例题】质量m=4.0g、体积V=5.0cm3o扩的小蜡球,自高度h=70cm处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进人水中的最大深度为:S=17cmo求小球克服水的作用力(水的浮力和运动阻力之和)所做的功。(为了测量小球在水中的最大深度,在水槽外贴一白纸条,由一位同学经几次目测后,在白纸条上标出其最大深度)2、充分汲取实验和题目的“物理营养”我们用动能定理来求这类变力的功。师生一起规范化应用动能定理求这个变力功的过程:分别对空

5、中和水中两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以及把空中和水中作为一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并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略)。解题之后,教师应强调:(1)通常是应用动能定理求这类变力的功。(2)在本例中,可以把两个不同加速度的过程当作一个过程来研究。这样就给解题带来方便,这是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之一。(3)生活中还有与我们讨论的例子相类似的运动吗?学生:蹦极运动、蹦床运动。教师再放一段蹦床运动的录像,让学生描述这种运动。教师:为了简化间题,我们忽略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仍然把运动员当作质点来讨论。运动员从最高点自由落下,从接触蹦

6、床开始,到挤压蹦床最大形变为止,人受到蹦床的作用力是变力,人克服这个力做功是个变力的功。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类变力的功。〔上述教学的详细过程和前述跳水运动的例子相同(略))在学生提出各种设计方案之后,教师拿出一个大理石球和5cm厚的泡沫塑料垫,作模拟蹦床实验,在实验实测的数据中形成如下一道物理题。【习题】直径5.5cm,质量245g的大理石球,自50cm高处自由下落,将泡沫塑料垫挤压的最大深度为1.5CH1O求大理石球克服泡沫塑料的作用力所做的功。这道题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自行完成。说明:在定性

7、模拟演示实验之后,提出如果能测出大理石球挤压泡沫塑料的最大深度,就能算出球克服泡沫塑料作用力所做的功。如何测出这个最大深度呢?我们是把大理石球滚上红印泥油,然后从50cm高度自由落下,在泡沫塑料上砸出”一个红圆印,测出这个红圆直径为6cm。注意:这个红圆直径6cm是大理石球挤压泡沫塑料达最大深度时,与球冠的最大弧长所对应的。通过几何关系可求出题中挤压最大深度为1.48cm,近似为1.5cm。3、学生通过实验拓宽知识面为拓宽知识面,教师演示如图1所示的实验,其中ABC是洗衣机的塑料出水管,固定在木板上,将

8、木板置于竖直面上。让小钢球从人口A由静止开始运动,由出口C滚出。教师:生活中有类似这样的运动吗?学生:滑梯,滑道运动,游乐场的激流勇进,高山滑教师播放一段高山滑雪运动的录像,让学生描述和分析这段录像。师生共同规范化分析演示实验,从中得出该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力是个变力。能否求出物体克服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分析得到:前述两个例子中,初、末态动能均为零,给解题带来方便。本例中,末态动能不为零,需要测出末动能才能求出克服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为了简化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