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沧桑话吴融——浅论古大木桥

千年沧桑话吴融——浅论古大木桥

ID:46656251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千年沧桑话吴融——浅论古大木桥_第1页
千年沧桑话吴融——浅论古大木桥_第2页
千年沧桑话吴融——浅论古大木桥_第3页
千年沧桑话吴融——浅论古大木桥_第4页
千年沧桑话吴融——浅论古大木桥_第5页
资源描述:

《千年沧桑话吴融——浅论古大木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千年沧桑话吴融一一浅论古大木桥千年沧桑话吴融——浅论古大木桥马省山、陈晓红2013年12月5日吴融村中心的古大木桥是村内有名的古建筑,是村内十桥中的老大。现己被县文保单位列为保护对象。古大木桥位于吴融村中心河道,融洽52号民居西侧。南北相向,为三孔石梁桥。全长15余米,面宽近2米。桥面由三拼石梁铺设而成,桥面两侧栏板为五仓六柱。两组桥墩均用三块条石竖向并列砌筑,上方各置长系石一块,以承托桥面石梁及栏杆。南北桥塊均用条石错缝叠砌,坡面设踏跺,英中南坡为十级,北坡踏跺分两层,第一层设三级,第二层为东西向落坡,呈“马鞍形”,均七级(咸

2、丰四年<1854年>初建时第二层只有东向落坡,民国十四年<1925年>时才增设西向落坡)。同时,南北桥塊上部也各置长系石一块。该桥,结构稳固,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巍然屹立,向人们展示着他雄伟的体魄、顽强的生命力。桥两岸,钟氏南北二宗祠堂相向曲河而建,此桥历来是连接祠堂江两岸民居的交通要道。桥南为幼,称可师堂;桥北为长,称至德堂,又称后岸。古大木桥有着各种美丽的传说,但真正意义上的木桥究竞起源于何时却谁也说不清楚,也未见过文字记载。现古大木桥的石护栏上镌有阴文石刻。在文革期间横扫“四旧”时,应感谢那些粗心

3、的红卫兵小将们,在石刻上用水石灰填平阴文,就草草了事,没有从根本上遭到破坏,逃过了厄运,以致今日仍清晰可辨:“先荣禄公於咸丰四年改建斯桥,以木为栏,不时倾圮,今易以石,图久远矣。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十月吉旦,里人钟志沆。”清楚地记叙了两个过程:一是咸丰四年改建了现存的这座古桥;二是民国十四年把石桥上的木护栏改建成了现在的石护栏。但改建前的木桥是怎么样的呢?没有说明,况且咸丰年间吴融村没有叫荣禄的钟姓村民。据康熙会稽县志(卷一)记载:“<太平第一桥>吴融钟氏祠前;<东太平桥>单家土隶;<中太平桥>

4、单家域庙侧;<西太平桥>冕头村,并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七都。绅士钟行信同弟飞鸿捐资鸠众,里人王士高募开石衢五里许联络四桥,既成,命曰:四太平。嘉庆五年正月,知县胡培给额曰'翕心利济(按此条系嘉庆间人孱入)”。太平第一桥到底在哪里呢?县志说是吴融钟氏祠前,而吴融钟氏祠堂只冇南北二宗(吴融十淺九祠堂中的两个),别无其他祠堂。所指的位置应该是古大木桥处。如果这样,那么古大木桥的前身应该是太平第一桥了,遗憾的是吴融先民从来没有对后人提起过这个陌生而又美丽的桥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乂不敢怀疑县志有误。近来,找到了钟行信及飞鸿的相

5、关资料:钟行信,庙下钟氏第28世孙,义字辈,吴融北宗后人,排行十三,字睦邻,生乾隆丁C<1737年>,从九职。配周氏生乾隆丙辰<1736年>,生一子。妾裘氏,生于乾隆庚午<1750年>,合葬下灶。(没有提到修桥铺路之事);钟行可,28世孙,义字辈,排行十五,监讳飞鸿,字我则,号笠岩,谥敏愍,生乾隆己未<1739年>,幼年丧父(其母25岁守节)。国学生,性情温厚,气度冲容,急公好义,睦族敬宗,于乾隆己亥<1779年>篡辑宗谱。嘉庆戊辰<1808年>七旬大庆,子

6、婿鲍敦信额其堂曰:“鹿门偕隐”。配赵氏生三子,继徐氏生一子,合葬富城万户山。(也没有提到修桥铺路之事,他於乾隆己亥篡辑宗谱,上虞钟氏家谱,寺东裕辉堂钟氏家谱,陶堰南范支钟氏宗谱都载有他的文章,在会稽钟氏宗族中,他的名气是很大的,像修桥铺路这样的大事是不可能被遗漏的)。行信是燮元公下懋学长子邦杰之孙;飞鸿是懋学次子邦英之孙。两人是同一曾祖的仲堂兄弟。县志中称“钟行信同弟飞鸿……”,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资料中丝毫没有提到“四太平桥及募开石衢五里许”Z事。倒是在行信生父月彰公的传记文章中有如下记载:“月彰公,讳文鉴,行仁七,勤俭承先,见

7、义辄为,里中有古路,倾圮。率众修葺之……”。看来,修建四太平桥与募开石衢五里许联络四桥是两回事。行信之父月彰公才是修路者。行信之堂弟飞鸿辑谱冇功,但对于修路好象无涉,建造太平第一桥更无从谈起。这五里许的石衢从吴融西漫底西笆下起经单家境,联络东、中、西三太平桥至觀头村口。其中西笆下至单家竦的道路级别稍高一点。但不及吴融至孙端,东浦至双祐这样的石板人路。当地人称该路段是“二级村路”。而单家域至冕头的道路则逊色多了,石板有直铺的、横铺的,还有杂石夹杂其中,净路面不足50公分,因为冕头是偏僻小村,当时有这样的石板路已算不错了。吴融诚忍堂

8、清代进士马传煦《息巢公传》的文中记载:“公讳兰,字纫香,号雪樵(晩年自号息巢老人),三十世。佩裳公次子……居乡多义行,村有木桥,风雨易朽,公募改石梁。村水出申方,公度地於万乘庵则募建文昌阁,以挹其秀,不数年人文尉起……。”根据文中所述,把木桥改建为石桥的人应是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