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生成资源深度发掘的策略及教学意蕴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深度发掘的策略及教学意蕴

ID:46654430

大小:7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6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深度发掘的策略及教学意蕴_第1页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深度发掘的策略及教学意蕴_第2页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深度发掘的策略及教学意蕴_第3页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深度发掘的策略及教学意蕴_第4页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深度发掘的策略及教学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深度发掘的策略及教学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课堂生成资源深度发掘的策略及教学意蕴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冇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数学教学中,课堂生成来自于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乃至每一名学生,这些生成资源是教学的“富矿”,有待我们去发现、去开掘。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种发现的意识,更要有教学的睿智,对教学屮出现的“差错”、不同思路以及富有个性的见解等生成性资源,巧妙利用,深度发掘,从而让每一片“图景”都变得更加美丽、更有价值,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策略。一、巧用“差错”

2、,引巾拓展,深度探索问题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提出了“融错求真”的教育思想,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教育的魅力,领悟到教学的真谛。应该看到,由于受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出错,其原因在于审题不细、理解不透、思路不清、方法不当等方面,但有些“差错”还是很有创造性的!教师要珍视这些“差错”,适时引申拓展,引领学生寻觅产生问题的本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路径,在“融错”过程屮实现尊重、理解和对话。例如: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在教学中,学生通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列式,如:(1)10X84-2(2

3、)10X64-2(3)8X64-2对于10X8F2和10X6F2,不少教师会这样评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是用“底X高F2”,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关系,而最长边与其中的任意一条直角边都不是互相垂直的关系,所以不能用“最长边X任意一条直角边宁2”。这样的教学显然没有什么问题,从“互相垂直的关系”这个角度突出了本质,但从“融错求真”的教育角度看,总是显得不够丰满、缺少力度。学生为什么容易生成这样的错误?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从“错误”屮发现、从“错误”屮求真,进一步探索三角形面积与“最长边X任意一条直角边一2”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开阔学

4、生的数学视野,并实现中小学教学某种层次的衔接呢?面对这样的问题,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下面的追问,并引领学生继续深度探究:既然最长边与任意一条直角边不是互相垂直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任意一条直和边看作“底”,创造出一组互相垂直的底和高呢?教师再追问:是否可以尝试在图中构造出一个三角形,并发现它和己知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呢?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他们进入了一种“煤愤而不得”的境界!小组学习迅速进入了积极探索的状态:生A:创造的三角形的一条底可以是一条直角边,这个三角形的高就等于最长边的长。生B:三和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垂直,可以在长8厘米的底上画出一

5、条10厘米的垂直线段。生C:也可以在长6厘米的底上画出一条10厘米的垂直线段。师:根据同学们的设想,我们不妨这样画图:■■师: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1):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生:两个三角形高相等,小三角形面积是大三角形的■(・)。生:8X10^2XB就求出了原三角形的面积。师:再观察图(2),猜想一下:10X6三2的几分之几是原三角形的面积?生:■(・)。生:10X64-2XB就求出了原三角形的面积。师:如果三条边的长分别是a.b、c(最长边)厘米,你能找到不同的计算方法吗?通过交流、辩论、接纳,学生借助“图形构造”建立了这样的模型:(

6、1)S=aXbH-2;(2)S=aXc4-2XH;(3)s二bXc一2X・教师继续引领学生进行比较并得出:S=aXb^2是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模型;借助约分的方法,(2)(3)也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模型。至此,学生不仅理解了为什么“最长边与直角边相乘的积再除以2”求出的不是面积,更为重要的是知道了用这样的结果去乘一个分数值(另一条直角边是最长边的几分Z几)也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上面的例子让我们深深地懂得,深度发掘课堂生成资源的意蕴之一在于:“差错”是课堂教学中•道亮丽的风景线,善待差错、巧妙融错会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深刻、

7、丰满和有效。歌徳说过:“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真实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一些差错是难免的,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生成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针对差错,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和共振点,把握教育的契机。对待差错,教师不应当仅仅是否定或告知正确答案,还要从发展的处度认识这些错误的价值,要允许、认同和接纳学生的错误,并充分发掘其内在的价值,放大生成的效应,让“差错”发挥必要的作用,拓展延伸、深度探索,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益。二、善于比较,优化路径,合理解决问题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

8、里,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会随时随地充盈其中。教师应当把握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使Z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Z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