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ID:46653603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_第1页
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_第2页
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_第3页
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认识。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学生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感兴趣,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喜欢问这个老师问题,喜欢做这个老师的作业,学生这个学科的成绩自然就会好。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呢?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做学生思想上的贴心人、知识获取的引路人,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其次,教

2、师要尊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甚至出错时,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肯定他们正确的一面,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不要轻易批评挖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再次,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这也是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的重要因素。二、加强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对相关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图片、模型、实物、启发性问题、演示实验、生活经验、化学故事、化学史实、新闻报道等,有目的地创设学习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首先给学生做一个演示实验:在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醋酸钠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的石蕊试剂,结果:盐酸溶液显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蓝色,氯化钠溶液显紫色,氯化铁溶液显红色,醋酸钠溶液显蓝色,对于这一实验结果,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探究盐类的水解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三、加强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化学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4、趣。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例如: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用小刀切去钠的表皮,认识了钠质软;通过观察切面的颜色,学生认识了钠为银白色;通过放入水中的钠浮在水面上,学生认识了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学生认识了钠的熔点低;通过小球四处游动,学生认识了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气;通过滴有酚駄的溶液显红色,学生认识了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通过反应的剧烈程度,学生认识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化学实验不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钠的性质,而且化学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药品、操作及伴随的各种现象,都给学

5、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四、加强与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的联系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十分密切,这就给化学教学联系实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中的化学现象,解决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亲近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硅的性质时,联系二氧化硅在高科技信息产业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导纤维

6、在通讯领域及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这无疑使学生对二氧化硅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加强科史教育中学化学教材中列出了大量的化学科史,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化学科史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科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学习碳酸钠的性质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如:学习元素周期律时,向学生介绍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发现元素周期律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感悟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艰

7、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总之,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刘芳主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学习方式的变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罗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