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优势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优势

ID:46648336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优势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优势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优势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优势_第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优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优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及优势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56-02新的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看特殊的作用。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牛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牛在教师的引导下,対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拓展、延伸和创新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最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

2、情境,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了。H面就此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做法:1•饮水思源,从筑基开始,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我在上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习题课的过程中,从资料上选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列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列慢车长220m,时速为48km,问:(1)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2)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开始到刚好与慢乍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这是一道双动态的典型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但我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并没有直接给出原题(*),而

3、是将(*)屮的题目条件更改,出示给学生的是下题:(△)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座桥长220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桥需要多少时间?这是一道动静态的应用题,较(*)简单,学生是很容易作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2•挖渠引水,从研究、探索开始,拓展、延伸、创新问题,创设情境我要求学生将(△)中的条件“一座桥长220m”任意更换为其它条件,提示他们最好改变为动态的事物,重新自编应用题(学生分组讨论)。Z后我将学生自编的应用题收集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山洞长220

4、m,火车从车头进洞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洞需要多少时间?第二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另一列火车长220m,时速为akm,(这里山于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时速,故JUakm代),问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第三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另一列火车长220m,时速为akm,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快车从车头与慢车车尾相接到刚好与慢车车头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更有优秀的学生在第二、三类题中增加“两车距离bkm"的条件,第一类题与(△)当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第二、三类题则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

5、。这个过程产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个过程渗透了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的创设。3•水到渠成,解决问题,体验情感由上面的教学例子可以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过程屮,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集体思考,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和心理活动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潜能相结合,求得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的最佳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上初二《全等三角形》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

6、全等”。在解决这道习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仍采用前述“三步走”模式,其功能主要有: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上述的几何证明题,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但我诱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命题的原意上,分组讨论,试更换命题的条件,看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结果学生给出下面几种命题:第一类:将“第三边上的高线”换成“第三边上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第二类:将“两边”换成“两角”,并将“第三边”换成“两角的夹边”。第三类:将第一类、第二类命题综合成一个命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对应相等,第三边上(或两

7、角的夹边上)的派生线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里派生线是指三和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给出上面几个命题以后,学生自己写出了证明过程,此时他们积极性很高,毕竟这些命题都是他们自己提出、自己解决的,因此我感受到「教学生问比教学生答更重耍”。但这儿个命题中学生对“两角及夹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有困难,我告诉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后,这个命题的证明非常简单。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与学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冇坚定的意志、努力的付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作指导,就一定有收获。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后

8、,学生自己证明了“两角及夹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命题的止确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