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探究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探究

ID:46641701

大小:9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6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探究_第1页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探究_第2页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探究_第3页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探究_第4页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探究摘要:利用CHNS数据,本文对1988-2008年间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农村存在非常显著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虽然在2003年后贫困的代际传递程度有所降低,但是相对贫困层面的代际传递依然较为突出。②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1999年后绝大部分父辈贫困的子女在脱离贫困后都分布在距离绝对贫困线相对较远的位置;然而在相对贫困的层面上,绝大多数父辈贫困的子女在脱离贫困后并没有实现收入地位的实质性改善,仍然有较大的可能性重新返回到贫困的境地之中。③教育和非农就业对于破除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

2、,建议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投资以及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并努力为其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以此破除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关键词贫困;代际传递;反贫困;农村中图分类号F328;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06-0045-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6.007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缓解和消除贫困一直都是中国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尽管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实现了大规模的减贫,但官方贫困线提高所致贫困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相对贫困问

3、题的日益显著,使得反贫困依然是未来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整体来看,现有文献绝大多数都集中于对贫困的静态性分析,将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贫困程度测度、致贫原因以及贫困农户经济行为的分析,而很少关注贫困在代际间的动态性分析,即贫困的代际传递研究。贫困代际传递是指贫困在家庭内部由父辈传递给子辈,从而使子辈在成年后重复父辈的贫困状态。简而言之,就是贫困状态在代际间的传承和复制。从现有文献来看,绝大多数关于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都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且主要以美国为主。大量的研究表明,与富裕家庭的子女比较而言,贫困家

4、庭的子女在教育、就业以及健康等方面都要相对弱势[1-3],而上述因素进一步影响了其未来的收入,并使其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在具体的实证分析上,Corcoran[4]利用PSID数据库对美国贫困的代际传递进行了分析,发现有30%出生在贫困家庭的美国黑人在成年后仍然处于贫困之中,而美国白人的贫困代际传递比重则要显著降低(大约7%左右)。同时,CorcoranandAdams[5]还发现出生于贫困家庭的黑人成年后处于持久性贫困的比重也较高,大约是出生于非贫困家庭黑人的2.5倍。在对其他发达国家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中,BlandenandGibbons[6]考察了英国

5、的贫困代际传递,发现16岁时经历过贫困的人中有19%会在成年后仍处于贫困;Airioetal.[7]则发现成长于家境贫寒的芬兰人在成年后贫困的概率是成长于非贫困家庭的2倍。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不同时段贫困代际传递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如MusickandMare[8]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对比分析,但是该文并没有发现两个时段贫困的代际传递程度有显著的差别。比较而言,由于缺乏一个较大规模的纵向家庭调查数据,关于发展中国家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非常有限,其中涉及到中国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学者对中国农村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进行了分析。

6、已有相关文献基本上是以理论性分析为主。例如,李晓明[9]阐述了农民贫困代际传递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负面影响;肖冬平[10]、甘露[11]、陈文江等[12]和韩春[13]等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是环境、制度、文化以及贫困家庭与个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子女的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社会关系等自致性因素,也包括父辈经济地位及社会关系等先赋性因素,同时还包括社会支持与社会流动等社会性因素。此外,甘露[11]的研究还发现代际传递所导致的贫困大多具备持续时间长且贫困程度深的特点,从而仅凭农户家庭或个人的自身努力很难改变其贫困状况。

7、比较而言,现有研究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证数据分析则比较少。在为数不多的文献中,汪燕敏、龙莹[14]指出我国的代际贫困现象比较严重,代际收入弹性高达0.8,贫困家庭的子女在成年后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要显著高于发达国家;谢勇、李放利用南京市的调研数据发现贫困家庭中父辈与子辈的受教育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传递性,但在就业状态上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传递性[15]o然而,迄今为止尚很少见专门针对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证研究文献。显然,对于尚且存在庞大贫困人口的中国而言,关于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但有助于人们从代际的视角了解农村长期内的贫困状况,而且能

8、够为未来农村扶贫政策的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