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目标案例

优秀教学目标案例

ID:46639277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优秀教学目标案例_第1页
优秀教学目标案例_第2页
优秀教学目标案例_第3页
优秀教学目标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优秀教学目标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进“纸”世界》一、概述《走进“纸”世界》是一堂关于纸的世界的主题课,本主题源白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屮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笫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下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把“造纸术”定为主题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造纸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2—,而且代表着秦汉科技发展水平。而教材对造纸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之后,难以对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影响等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二是纸在我们今天的牛•活中非常重要,在人类滥用口然资源、地球而临生态危机的今天,从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回顾纸的发展,学生体会到的不仅是造纸术的过去;还可以从屮

2、反思现代人对待纸和自然资源的态度等。木节课重在借助计算机网络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多角度地探究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在探究中认识体会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出古人发明纸的原因。(2)阐述说明蔡伦的贡献及蔡侯纸的优点。(3)能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4)分析归纳出造纸术対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5)通过谈学习这节课的感受,锻炼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和创新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及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从而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2)通

3、过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対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扌舌。(3)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丰富的历史史料阅读,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习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能认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人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清楚古代中国的文明已成为历史,要再创辉煌,就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从招幌到现代广告》一、概述本节课是基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视觉传达作品欣赏》内容的一节关于广告设计与创意的美术课。计划1课时,45分

4、钟。本次课的重点是广告创意,难点是如何设计广告语,如何设计文字、搭配图文。木设计主要通过广告实例的分析启发学生构思,通过分析广告作品了解设计方法及设计技巧。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广告的形式。(2)概括广告的目的。(3)说明文字设计和图文搭配时的一些原则和方法。(4)概括广告创意的一般思路。2.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一定的美学原则合理地安排画面和文字。(2)能够结合其他课程以及在牛活中所获得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广告设计方案。(3)在作品展示及评价屮,能够清楚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准确地评价、鉴赏他人的作品。3.情感态度

5、与价值观(1)通过对广告的鉴赏和口我广告创意,增强对广告设计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2)通过对生活中广告的关注与鉴赏,能够观察和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促进审美修养进一步提升。《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目标分析一、概述木节课为1课时,45分钟。《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必修I(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笫七小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下的内容,是学完了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后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本内容的重点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合=0,学生动手试验,总结得出结论;难点是物体的受力分析,通过课堂实例分

6、析来形成分析方法;学纶比较容易疑惑的地方是物体受力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共点力,通过实例分析来归纳条件。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点力的概念,能够分别举例说明共点力和非共点力的情形。(2)能够解释平衡状态的含义,并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否平衡。(3)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能够写出平衡条件的公式。(4)nJ'以利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5)培养运用现代技术设备收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并验证共点力下物体的平衡条件。(2)能够通过实验和练习归纳

7、出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3)能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屮归纳简单的科于规律。(4)体验科学理论得出的过程与方法。(5)掌握由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6)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冇评佔和听取反馈总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一些不平衡状态会给人类生活带來极大的灾难。(2)意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牛活屮的重要作川,増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3)在探究合作过程屮,增强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与人交流的意识。(4)在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

8、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正确的认识观。(5)通过平衡条件的实践应用,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巴西》教学目标分析“四结合”作者济南市五十八中曲丽君一、概述《巴西》是人民教冇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