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

九上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

ID:46634678

大小: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九上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_第1页
九上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_第2页
九上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上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8班《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号姓名得分怀疑与学问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题目(一)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已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①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②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③这一番事前的思索,

2、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④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⑤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⑥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⑦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甲]”“[乙]“[丙]”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

3、信。1.第一段中表述“事实和根据”对做学问有重要意义的一句话是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2.第一段中加横线的“做学问也是一样”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做学问同什么是“一样”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 起连接上下文的作用。国难危急中口头的消息说得凶险,但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已亲自去观察,做学问同是这样。3.根据第二段中下面这个句子填空。我们相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加线的“是”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对(或正确);加点的“非”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不对(或不正确),不对(或不正确)强调。这两个词加引号是为了表示 强调。4.第二段阐明做学

4、问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说,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为什么用一个自然段论述这个问题?答:  对待传说,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因为事实和根据是做学问的基础,事实和根据又不能每一个都亲自考查,有时不得不利用传说,传说不一定可靠。5.据第二段的内容说说什么是怀疑精神?答:  对待传说做一番事前的思考,不应当随便轻信,这就是怀疑的精神。6.第二段举出哪两个事例?直接证明的是哪一句话?第3页共3页打印日期:7/16/20216:34:08下午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8班《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号姓名得分答:   举出了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

5、(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的疑问做为论据。直接证明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7.第二段中加点的“这”字第一个指代   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第二个指代  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8.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是总结前面第  ⑤⑥。 (填句子序号)句话表述的内容的。9.第三段[甲][乙][丙]三处依次应填入哪三个词?把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并说说这样选择的依据。A.思索  怀疑  辨别    B.怀疑  思索  辨别B.辨别  思索  怀疑    D.思索  辨别  怀疑答:B。人们正确地认识一本书或真正得到某一种学问的过程(提

6、示:先持怀疑的态度,再认真地加以思索,这样才能辨别是非、真伪),也可以根据前文表述的内容:“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10.选段的论点是什么?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原文没有答案,联系全文很容易从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一句中概括。)11.第二、三段主要采取的论证方法是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二)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

7、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第3页共3页打印日期:7/16/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