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策略选择

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策略选择

ID:46630055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策略选择_第1页
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策略选择_第2页
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策略选择_第3页
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策略选择_第4页
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策略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策略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策略选择摘要: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麦迪思的著作《企业生命周期》,国内学者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企业生命周期进一步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针对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经营管理决策,国内外学者均有论述。作为管理决策之一的人力资源策略,也必须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不断调整,笔者想结合自己在一家企业屮的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的工作经历,谈谈如何通过主动实施组织架构变革、用工模式转换等方式,调整人力资源策略,匹配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关键词:企业初创期成长期人力资源背景介绍:笔者

2、曾任职的这家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为大屮型制造企业提供配套的工业仓储配送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于08年正式运作业务,经过几年的辛苦拼搏,实现了营业额从0到2012年初5亿元的高速增长。在此期间,经历过辛苦而充满激情的初创期后,迅速进入了业务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其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笔者还将成长期分为两个阶段一一成长期的前段为业务量稳步上升的发展期,后段为从区域市场转战全国市场的扩张期。1初创期典型情境1:劳动纠纷风险高。一般来说,初创企业的规章制度及流程的规范性尚不完善,员工离职率高,物流行业特性更加剧了这种情况(仓储配送类物流行业的基层员工年离职率高达2

3、5%以上),导致劳动纠纷风险高。与此同时,2008年《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劳动纠纷屮企业败诉率高(笔者所在地区的企业败诉率接近90%)0综上所述,笔者所在企业在初创阶段面临着较高的劳动纠纷风险。需求:控制劳动纠纷风险。解决方案:规划设计企业规章制度,并合理利用《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对部分岗位实行劳务派遣用工模式,通过劳务派遣协议的合同条款严谨界定劳务派遣当事三方的权利义务,为企业建起了一道有效的“防火墙”,既转移劳动风险,又简化用工手续。效果:在劳动纠纷中企业败诉率高企的大环境下,从2008年至2011年底,经济补偿金支付额为0。典型情境2:

4、前期业务合作陷入两难怵1境。公司主营业务为针对人型机械制造企业的配套仓储配送(工业)物流,并将前期目标客户锁定为客车行业企业。但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客车行业的工业物流解决方案在国内尚无成功案例一一“人才、操作流程、付费模式”处于“三无”状态,导致客户仅同意进行小范I韦I的(不付费)尝试性合作,如合作效果明显才扩大范围且进入实质(付费)合作,导致前期业务合作陷入两难困境一一不进行(不付费)尝试性合作,则不可能进入大范围的实质(付费)业务合作;但若未实现实质(付费)业务合作,则尝试性(不付费)合作时的人员等资源投入存在沉没风险,且因《劳动合同》的约束(人员入职

5、时就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后续会陷入在人员闲置(如不解除劳动关系)或支付经济补偿金(如解除劳动关系)中二者选一的困境。业务的高度不确定性,带来的前期人力投入的沉没风险以及后续的“人员闲置成木”或“劳动合同违约成本”,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风险。需求:增强用工的灵活性,减少“人员闲置”或“劳动合同违约”的成本。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厦门市职业见习政策,建立“见习牛”用工模式,增强用人灵活性,降低人工成木。备注:职业见习用工模式的三大好处:①《职业见习I办议》由企业和本地生源应届生双方签字后报当地政府的劳动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具备官方认可的“准劳动合同”性

6、质;②政府出资为应届生支付部分见习补贴并购买意外保险,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工伤赔付风险;③企业或应届生任何一方如需解除见习协议关系,仅需一周左右时间即可,具有《劳动合同》不可比拟的灵活性。效果:①保证了企业在业务不确定环境下的用工灵活性,基本解决了尝试性(不付费)业务合作的后顾之忧;②中报见习补贴约20多万元,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③通过实施应届生“入职引导流程”,稳定了应届生队伍,以低成木方式保证了基层骨干的储备,优化了人员结构。2发展期典型情境%客户响应速度变慢,内部责权不清。随着客户数的增多及业务量的上升,対客户需求的响应频繁出现失

7、误,甚至半年内出现4次因公司原因造成的客户生产断线等重大客诉事故;各作业环节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经常无法明确产生问题的责任。需求:对外提高客户响应速度,对内明确责任。原因分析:组织架构形式和管理模式与业务发展阶段的不匹配一一一方面是原有集权式管理模式,在客户增多(多重点)情况下,表现岀来的目标不专注及资源分配冲突;另一方面是原有的“分段接力式”组织架构,面対业务量增大的情况,缺乏统一的指挥系统,导致响应速度变慢。解决方案:通过组织架构变革,将“分段接力式”的组织架构调整为“产品经理制”组织架构(即:将原有的分散在仓储管理课、配送管理课和单据室的职能,归并成

8、一个业务项目,由项目主任统一指挥上述职能),并重组为根据客户类别或客户产品线类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