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主庙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研究

川主庙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研究

ID:46627628

大小:1.38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川主庙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研究_第1页
川主庙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研究_第2页
川主庙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川主庙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川主庙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研究匡野,杨成程,任蕊(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成都610072)摘要: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量涉水老滑坡产生复活变形,其裂隙水为主,沿斜坡向下排泄,汇入长江。调查时该斜坡上中川主庙滑坡是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之一。根据宏观地质调植被发育良好,仅斜坡左侧中部被人为改造成耕地。查及专业监测资料,分析了滑坡变形演化特征,得到了滑坡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变形机制,砂泥岩互层的软弱地层为滑坡的复活变形提供了物质基础,良好的地形则为滑坡持续变形提供了微地貌条件,降雨与库水位作用则加剧了滑坡变形,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可知,滑坡复活变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则是降雨,其次的作用,导致坡体稳定

2、性下降从而产生变形,该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若加大库水位下降速率,则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结果为滑坡防治以及水库图1川主庙滑坡全貌图调度提供了依据。目前因库水位侵蚀塌岸,左侧190m以下及中部175m关键词:三峡库区;川主庙滑坡;变形特征;稳定性评价附近冲沟内基岩连续出露,滑坡前缘150~175m附近地形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志码:B平缓,平台、陡坎相间,坡向与主滑方向一致,坡度15°,呈台文章编号:1672-4011(2017)03-0071-03阶状。推测前缘剪出口在高程140m处。后缘高程312m,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7.03.0

3、39后缘以上为基岩壁面,左侧边界为冲沟地貌,右侧边界为临空面,有明显的岩土分界线,下部基岩连续出露。该滑坡纵0前言2长600m,宽450m,平均厚度约为6m,面积约为25万m,3三峡库区历来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在三峡水库蓄水体积约为150万m。整个滑体纵向发育2条冲沟,走向与以前就曾发生过多次灾难性滑坡[1-2],如秭归新滩滑坡[3]、原滑坡主滑方向一致,沟底基岩出露,将该滑体划分为3部[4][5]分,175m附近基岩局部出露,此处堆积厚度1~3m,其工程云阳鸡扒子滑坡、巴东县黄蜡石滑坡群、秭归链子崖危[6][7]岩体、云阳旧县坪滑坡。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开始地质平面图如图2所示。蓄水

4、,此后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蓄水后[8]的10年间,共发生大型特大型滑坡325起。其中发生了数起具有灾难性的重大滑坡,如2003年7月千将坪滑坡共[9]造成20多人丧生。本文收集了川主庙滑坡多年相关专业监测数据以及滑坡变形宏观地质记录,分析了该滑坡变形演化历史过程和变形特征,得到滑坡变形的关键诱发因素为库水位的变动,通过不同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计算,表明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对滑坡的变形与稳定性作出了评价预测,为滑坡监测预警与防治以及水库运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1滑坡区工程地质概况川主庙滑坡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青龙街道马沱村8组,长江左岸。该滑坡所在斜坡结构为长江左岸的顺向坡段,

5、斜坡坡顶高程为525m,坡高410m,坡长1000m,斜坡整体坡度约为22°,坡向为155°。该斜坡平面上呈三角形,剖面上呈图2川主庙滑坡平面图直线形。斜坡上发育四级平台,平台处物质成分主要为第四滑体成份为碎块石土,碎石成分为砂岩、泥岩,强风化,系残坡积物,粉质黏土夹碎块石土,分布高程分别为300、粒径为5~10cm,棱角状,含量不均匀,土为粉质黏土,干~260、200、160m,平台坡度10°左右,平台间坡度15°~25°。稍湿,硬塑,土石比约为5∶5,土层厚3~8m,结构松散。滑川主庙滑坡实为老滑坡残体,该滑坡在平面上呈箕形床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紫红、砖红色中~厚层细粒含钙质长(见图1),

6、主滑方向为154°,为顺向坡,基岩倾角沿坡顶至坡石砂岩,含钙质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钙质粉砂质泥岩,脚先变陡再变缓,倾向变化不大。该斜坡上发育有5条短浅泥岩易风化,遇水易软化崩解,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强,差异风冲沟,该区地下水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类型以化现象,形成潜在滑移面,后缘泥岩风化剥蚀,形成的堆积固体物质,再次覆盖在老滑坡堆积体上,局部形成二元结构;未收稿日期:2017-01-17见明显滑带,仅冲沟处见泥岩的软弱夹层,其工程地质剖面作者简介:匡野(1988-),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边坡防治工程。如图3所示。·71·土。由于滑坡位于故陵向斜北西翼,岩体中发育两组裂

7、隙,由泥质、铁质填充,两组裂隙面与层面共同影响岩体的完整性,裂隙控制滑坡的后缘及边界地貌走向。堆积层与下伏基岩接触面构成软弱界面,斜坡为斜顺向坡,坡度较缓,降雨沿滑体入渗到基岩表面,基岩表面堆积层由于雨水渗入强度降低,逐渐形成软弱带,上覆堆积层沿该界面蠕滑,产生滑坡。该滑坡现今处于整体缓慢变形过程中,受降雨和库水位图3川主庙滑坡工程地质剖面图下降影响较大,属特大型降雨-动水压力型滑坡。坡体土体在自重应力长期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