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坪子滑坡Ⅱ区变形特征与防护设计研究.pdf

金坪子滑坡Ⅱ区变形特征与防护设计研究.pdf

ID:52271179

大小:853.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金坪子滑坡Ⅱ区变形特征与防护设计研究.pdf_第1页
金坪子滑坡Ⅱ区变形特征与防护设计研究.pdf_第2页
金坪子滑坡Ⅱ区变形特征与防护设计研究.pdf_第3页
金坪子滑坡Ⅱ区变形特征与防护设计研究.pdf_第4页
金坪子滑坡Ⅱ区变形特征与防护设计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坪子滑坡Ⅱ区变形特征与防护设计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5卷第20期人民长江Vo1.45,No.202014年10月YangtzeRiver0c1..2014文章编号:1001—4179(2014)20—0032—05金坪子滑坡Ⅱ区变形特征与防护设计研究王汉辉,黄小艳,路万锋,王团乐(1.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2.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金坪子滑坡Ⅱ区虽远离枢纽建筑物,但若发生大规模失稳,则会影响乌东德水电站发电系统运行安全,须对其作适当防护。结合变形、地下水位、雨量等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该滑坡Ⅱ区的变形特

2、征,认为地下水(降雨)是变形的主控因素,据此提出了以地下排水为主的防护方案。渗流分析及三维极限平衡稳定分析表明,设计布置的地下排水系统效果明显,能够达到防护目的。关键词:蠕滑变形;变形特征;地下截(排)水洞;金坪子滑坡中图法分类号:P642文献标志码:A好;仅Ⅱ区为蠕滑变形体,体积约2700万m,距坝址1荩本地质特征约2.5km,稳定性差。1.1金坪子滑坡分区与稳定现状Ⅱ区远离建筑物,但大规模失稳将抬高下游尾水位,影响乌东德电站发电安全,须对其适当防护。金坪子滑坡位于乌东德水电站坝址下游约0.9~2。5km处的金沙江右岸

3、。滑坡规模巨大,遥感解译其1.2总体研究思路总体积约6.25亿m,但后续详细勘探已查明其是一Ⅱ区规模巨大,为了评价其稳定性及危害,以制定个被基岩露头分割、由成因和结构显著不同的堆积物相应防护措施,设计研究思路见图2。构成的复合斜坡。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成因不1.3Ⅱ区工程地质特征同,将金坪子滑坡分为5个区,见图1。(1)边界与形态特征。Ⅱ区平面上呈倒置的花瓶状凹槽地形,上游侧与Ⅳ区基岩相接,下游侧以阿摆大沟为界。前缘高程约880m,宽250m,后缘高程1480m,宽600m。前缘地形陡,中后部稍陡,平均坡度26。。区

4、内发育熊家水井和阿摆两条大冲沟,深切l0~20m。(2)物质组成及地质结构。滑体厚度南前至后逐渐变薄,厚45~130m。11区按物质组成不同自下而上分为4层,见图3。第①层为古冲沟碎块石夹少量粉土,厚30~64m,结构松散,分布于滑体前中部;第②层为千枚岩碎屑土,厚2~9m,结构紧密,滑带位于图1金坪子滑坡分区示意其中;第③层为千枚岩碎屑夹土,厚l6~45m,结构较I【)(为多古崩塌堆积体,体积约6000万m,整体松散;第④层为白云岩块石碎石夹少量粉土,厚20~稳定;Ⅲ为深嵌于古河槽之中的古滑坡堆积体,体积6lm,结构松

5、散,连续分布于滑体表层。约I.08亿FI,整体稳定;Ⅳ、V区为雄厚基岩,稳定性(3)滑带特征。滑带在千枚岩碎屑土内,主要为收稿日期:20l4—09一Ol作者简介:王汉辉,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工基础及滑坡治理设计工作。第2O期王汉辉,等:乌东德水电站自然边坡防治设计思路与经验总结33粉质黏土夹砾石。黏土呈硬~可塑状,结构紧密,可见属中~强透水,但其内部无地下水活动。基岩中千枚光面及擦痕;粉质黏土中以伊利石为主的矿物含量占岩属隔水层,灰岩、白云岩属透水层。55%~75%,故滑带土具较好亲水性;砾石岩性为千枚Ⅱ区地

6、下水深度一般为10~20m。长观孔监测岩,尺寸一般为0.2em×0.5cm~1cm×2cm。表明,与降雨相对应,水位雨季上升,旱季下降,年际变幅在0.6—1.2m之间,总体变幅不大。地下水对降雨响应快,表层土体透水性好。2变形特征与失稳模式2.1变形特征(1)地表变形特征。Ⅱ区中部存在多条裂缝和跌坎,跌坎近垂直滑坡轴向;滑体亦表现为往2条冲沟I临空方向变形的趋势,雨季沟内常出现碎石流和小规模滑塌;滑体在前缘则以碎石流形式向金沙江变形]。(2)地表变形监测。2005年以来,Ⅱ区共布置18个地表监测点,编号TP01~TP16

7、、AL02C、AL03C,见图4。回TP02TP0l囡图2总体研究思路图31I区物质组成示意(4)下覆基岩特征。基岩岩性以高程1250m为界,其下为Pt:灰岩、白云岩,岩性较坚硬完整;其上为Pt千枚岩,岩性软弱破碎。纵向基岩面总体为一倾豳TP15向金沙江的斜坡,从低至高,呈缓陡相间状起伏,平均图41I区监测点变失量及分区示意坡度23。;横向上总体呈一凹槽,但中前部基岩面又具注:1.地表变形监测点及变形方向;2.钻孔倾斜仪“两沟一梁”特点,具体见图3。监测表明,地表总体朝金沙江方向变形,见图4,(5)水文地质特征。因成份与

8、结构差异,各层透并具有如下规律:①从后缘至前缘,变形速率逐渐增水性特征不同。第④层自云岩块石碎石夹土,结构松大,表现出“松脱式”变形特征;②变形与降雨关系十散,属中~强透水;第③层千枚岩碎屑夹土,结构较松分密切。散,属中等透水;第②层千枚岩碎屑土为滑带,结构密从图5可知,Ⅱ区变形具有周期性特征:①雨季实,属隔水层;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