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涡系统构建及其特性的实验研究

四涡系统构建及其特性的实验研究

ID:46623205

大小:1.78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6

四涡系统构建及其特性的实验研究_第1页
四涡系统构建及其特性的实验研究_第2页
四涡系统构建及其特性的实验研究_第3页
四涡系统构建及其特性的实验研究_第4页
四涡系统构建及其特性的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涡系统构建及其特性的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航空学报ActaAeronauticaetAstrOnauticaSinicaMay252015V01.36No.51491-1499ISSN1000—6893CN11-1929/Vhttp:#hkxb.buaa。edu.cnhkxb@buaa.edu.cn四涡系统构建及其特性的实验研究鲍锋*,朱睿,刘志荣,何意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厦门361005摘要:飞机尾涡是与升力相关的固有流动现象,威胁着机场附近的飞行安全,同时也限制了机场使用效率。在矩形机翼翼尖以一定方式安装涡流发生器,产生与主涡旋向相反的小涡,来构建一种具有自

2、我消散机制的四涡系统,能实现尾涡集中能力的快速消散。结合流动显示和粒子成像测速(PIV)测量,探索了在不同的参数匹配下,下游25个翼展范围内该四涡系统的空间发展过程、涡量发展曲线,以及45个翼展范围内主涡环量的衰减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受小涡诱导,尾涡出现了相交不稳定性,主涡提前破裂,涡量随之降低。当小涡和主涡的初始环量比为一0.581、初始距离比为0.5时,45个翼展范围内,主涡环量衰减34.7%。该实验结果为低尾流机翼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四涡系统;飞机尾流;涡流发生器;流动显示;PIV中图分类号:V211.76文献

3、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893(2015)05—1491—09飞机尾流也称为飞机尾涡,是飞机在获得升力的过程中伴生的漩涡运动,具有大尺度、高能量、自然消散时间较长等特点。当后续飞机误入前面飞机的尾流区时,机身、机翼动态载荷急剧变化,出现不可控的滚转力矩,严重时会导致飞机结构强度破坏,出现机毁人亡的惨剧[1]。为了避免飞机之间的尾流遭遇,国际民航总局(ICAO)根据前机和后机的最大起飞质量,规定了飞机在起飞、巡航、靠近和着落环节必须遵守的安全间距[2],有效地控制了尾流遭遇的发生,保障了航空运输的安全性。但随着民用航空运输

4、业的发展,机场的吞吐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安全间距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场的运营能力。因此,大飞机尾流的控制研究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大飞机尾流问题渐渐引起关注。1970年,Crow[3]从理论上首次解释了飞机尾流的自然消散机制;1974年,Bras—hears和Hallock[4]研究了地面效应对涡系发展的影响,建立了飞机尾流的地面消散模型;同年,Bilanin和Snedeker[51首次引入了四涡系统的分类图,指出涡系的运动规律取决于涡系间的初始相对环量和相对位置;1975年,Donaldson和B

5、i—lanin[61系统地总结了早期学者对尾流形成、发展和消散各阶段的分析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随后十多年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7-9]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1叼对尾流的形成、消散和安全间距做了大量的测量工作,以优化新机型设计和引入尾流间隔标准。1997年,Crouch[1u从理论上研究了同向四涡系统的不稳定性;1999年,Rennich和Lele[121推导出了反向四涡系统的稳定性方程,并利用涡线方法和数值模拟分析了该四涡系统的扰动增长率问题。2000收稿日期:2014—10—24;退修日期:2014

6、-12·29;录用日期:2015—01-09;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916:15网络出版地址:WWW.cnki.net/kcms/detail/111929V.201501191616001htmI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72206)*通讯作者Tel.:0592-2184789E.mail:fbao@xmu.educn弱角格式}BaoF,ZhuR。L

7、uZR。etal.Four-vortexsystemreconstructionandexperimentalstudyofitswarefeaturesEJf

8、f;ActaAeronauti.CaetAstronauticaSinica,2015·36(5):1491-1499.鲍锋.朱睿.翱志荣.等i四涡系统构建及其特性的实验研究£Jji航空学报.2015,36(5):1491.1499航空学报May252015V01.36No5年,Fabre和Jacquin[1胡对满足稳定性方程的反向四涡系统做了进一步分析,指出主涡的长波不稳定性可被小涡有效地激发。2002年,Gerz等口“总结了飞机尾流控制中最有可能的两种学术思路:一是增大尾流形成之初的涡核尺寸,以降低飞机遭遇尾流时的受载力矩,

9、例如,将发动机喷出的乱流引入尾流[15。163或安装翼梢小翼[17。183;二是利用涡系间的相互作用来增大尾流不稳定性的增长因子,以提高尾流消散速度。文献[19]~文献E213利用反迎角安装的水平尾翼构建了四涡系统,较系统地研究了相交不稳定性。还有些研究人员在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