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福建专用)课时训练:11千秋功过秦始皇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时过关•能力提升C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二二十七年,始皇……自咸阳属之……治驰道……三十四年……筑长城。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在一堂历史活动课上,某历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历史法庭,'答辩活动: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了法庭。你不体恤人民,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朕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注解:原告傣朝人民大众;被告傣始皇;法官:全体学生。请完成:(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⑵请为材料三中的“原告心被
2、告''在材料一、材料二中分别找出中诉和申辩的依据。(3)作为法官,你应怎样对被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参考答案:(1)材料一:设置郡县,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材料二:修驰道,筑长城。(2)原告:修长城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被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全国,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3)—方面,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C
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普天之下,扌专心揖志(专心一志的意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比恤黔首,朝夕不懈。……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v封建论>呈郭老》(注:指郭沫若)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枇糠。百代多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请完成:(1)材料一屮的哪些内容是符合秦始皇的史实?(2)材料二中的“焚
4、坑事件,,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1)勤于政务,富于实干;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建设水陆交通网道;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规范。(2)事件:焚书坑儒。理解:秦始皇镇压反对派,控制思想,手段野蛮残暴,是对文化的摧残,对政治生活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但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所以应辩证地看待这一历史事件。L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地段修筑概况东段:辽宁阜新市一内蒙古化德县沿
5、用战国熬长城旧迹,部分是新筑的;累石为城,树榆为寒中段:内蒙古兴和县一乌兰布和沙漠北缘在战国赵长城基础上加以重新修缮,阴山至贺兰山间的广阔缺口是新筑的;依托大青山和阴山,主要用石块垒砌西段:内蒙古准格尔旗一甘肃岷县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长城随山就势高低起伏,城墙系夯土筑造——摘编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摘自《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请完成:⑴根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2)指出材料二屮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
6、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吋,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参考答案:(1)对]口长城重新修缮;借助地形新建长城;就地取材,建材多样。(2)背最: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评述:这个观点符合史实。秦始皇修筑长城,加强了边防,保证了社会安宁,巩【古I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滥用民力修筑长城,引起人民反抗,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灭亡。I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
7、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之中,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中国廉政文化史》请完成:根据材料,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参考答案: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
8、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Z外,直接向皇帝负责。背景:①秦统一全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②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