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T引导下微创穿刺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引导下微创穿刺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T引导下微创穿刺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摘耍: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作用。方法:50例(共计53个部位)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CT定位引导,采用颅骨微创(YL-I针)治疗。结果:50例均一次性定位穿刺成功,经治疗后病情皆改善,仅出现1例气颅,1例因引流不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CT引导下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安全、经济、有效且副作用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X线计算机断层doi:10.3969/j.iss
2、n.1007-614x.2010.18.038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生率亦有增加,以单侧血肿为主,其中双侧血肿占20%〜25%。CT引导下的微创治疗市来已久。我院从1999年5月〜2007年3月采用西门子DRCT及西门子Sm订e螺旋CT引导下穿刺引流(YL-1针)治疗50例(共计53个部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男44例,女8例,年龄55〜84岁,平均68.3岁,单侧血肿47例,双侧三例,单侧血肿量60〜
3、150ml。血肿部位额颖顶部35例,额颖枕顶部15例,有外伤史38例,受伤时间20-180天,5例有多次跌倒史,原因不明者12例。临床以头痛头晕、肢体无力为主,部分尚有偏侧感觉及运动障碍,智力、语言减退,有1例有小便失禁。本组病例全部经头颅CT平扫,有5例做了增强扫描:其中混杂密度45例(以低密度为主的38例、等密度为主的6例、高密度为主的1例),等密度4例,低密度1例,5例增强均可见包膜点线状强化,血肿无强化;中线移位5〜10mm35例,10〜20mm15例。方法:患者头向健侧偏移,利用自制的栅栏定位器(将细铁丝或
4、注有泛影葡胺的导管按10mm间隔纵行排列,并用胶布固定),包绕固定在患侧,行层厚5~10mm的颅脑扫描,在血肿最大层面并避开体表动脉血管走行部位定位;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进针深度为1.5~2.0cm;进针后在定位点断层扫描,确认穿刺针在血肿内后抽出钻心,加密封盖,连接侧管,进行引流,并以生理盐水等量置换,反复缓慢冲洗,直到冲洗液基木澄清为止,留置穿刺针并接引流袋,定吋开放引流,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并于术后即时、拔针前(术后2~3天)、术后2周、1个月复查CT。结果本组50例,均1次穿刺成功,术后即时复
5、查CT:临床症状有好转者42例,屮线移位5〜15mm者38例,5mm以下者12例。术后2~3天复查:临床症状明显减轻47例,中线移位5〜10mm有18例,5mm以下31例,有1例出现少量气颅,有1例因引流不畅出现血肿体积增大、密度增高、中线移位增加而转外科取骨瓣;术后1周复查:临床症状持续好转,中线移位5〜lOnini以下6例,5mm以下28例,无明显移位15例,1例颅内积气影减少;术后1个月复查,临床症状消失,中线无移位,少量气颅病人颅内积气影消失,积血影消失,有5例残留少量硬膜下积液;未出现脑内血肿、颅内感染等并
6、发症。讨论形成机制与治疗:冃前对该病的形成和演变机制的认识至今仍停留在探索研究阶段,观点比较多。多数学者认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脑萎缩有-定关系,蛛网膜下腔的扩大使脑皮质引流至静脉窦的桥静脉受到牵拉,此时即使受到较轻微的外伤也易造成桥静脉破裂出血,形成硬膜下血肿,因此容易把血肿扩大归结于血肿外包膜渗血的恶性循环。但近年有大宗CT随访资料发现其与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演变相关,部分血肿能够自愈[1,2]o局部炎性介质浓度的变迁参与了积液的血肿化。大多数学者认为一经确诊,要尽早手术,并且传统的开颅术因创伤大、费用高、并发
7、症和对较多已渐不列为首选;微创手术有钻单个颅孔或锥颅孔置管冲洗引流、钻双孔冲洗引流及用YL-1型针穿颅冲洗引流等,并有用尿激酶等溶血剂冲洗的方法,治疗效果均比较肯定。我们对出血量在50ml以上,并有临床症状的患者采取YL-1硬膜下钻孔引流术,其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可靠。定位及进针深度:微创穿刺引流定位点及进针深度的选择,关系到引流的效果。有取一和对“标准位置”即位于颖线上约lcm,中央沟前3cm处定点的[3];有根据CT片定位的;也有反复移动单根导管与定位线的交叉点作为进针点的[4]。我们采取自制的栅栏式定位器
8、,一次性扫描后选择定点的最佳位置,特别对需钻双孔的无需另行扫描,减少病人接受照射的剂量;并且可以测量进针的深度。我们进针深度通常为1.5~2.0cm,深度不超过血肿的1/2,在血液引流后可适当的向外移动针尖,随时观察针尖的位置。血肿密度的选择:在本组病例中,血肿为低密度及低密度为主的引流效果最好,等密度其次,高密度为主的在引流时发现有比较多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