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02781
大小:1.75 MB
页数:151页
时间:2019-11-26
《部分专题十第三讲断句和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考试说明》对本知识点的规定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说明》并未涉及对断句的要求,其实,“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与“断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能做到“准确理解”就能“正确断句”,也就会“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两个知识点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理解和表达能力。所谓“理解”就是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它是文言文阅读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断句”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准确的停顿;而“翻译”是最高的一种能力层级,即能把文言文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出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虽然是高考命题考查的知识点之一,但在具
2、体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其所涉及到的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实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及文学、文化常识的综合考查,任何一个方面知识的欠缺都可能导致考生不能准确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正确断句和翻译。在具体的考查过程中,命题者在设计题目时,往往注重考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为理解句子关键或难点的若干常用实词,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为主;二是句子中往往有词类活用现象;三是往往存在特殊文言句式;四是句子往往具有鲜明的语气特点;五是有时有的句子还使用一些修辞方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2010年的高考命题,一般都采用主观
3、表述题的形式,分值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010年高考试题湖南卷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断句,而江苏、广东、北京则是以提供一段句子让考生加“/”线的形式考查断句;而对于翻译的考查,全国所有高考试题都采用了相同的考查形式:让考生“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估计这一考查形式,近几年不会作出调整,还将会是对文言文翻译知识考查的唯一形式。考生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应做到两点:1.培养整体意识。断句和翻译时要着眼于整体,要联系全文准确理解。翻译时要立足于大意正确,并做到语意贯通,这样即使少数字词翻译不到位,也不至于谬以千里。2.培养得分意识
4、。考生在平常的强化训练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进行断句,不多停顿也不少停顿,以长时间的停顿之处为主;而翻译时一定要把关键字词落实好,而这些地方往往都是得分点。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准确断句并翻译的能力。一、例谈“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一)直译留换第⑤、⑥两例,“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庙堂”本指“庙宇”,这里比喻“朝廷”,应该替换。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弱冠”等。删补即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
5、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因古人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翻译时,用与文言词语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如:调在上面例①、例②、例④,“于时”“于余”“于南亩”“于江南”翻译时就一定要放到动词“拘”“学”“多”“就”前作状语,但有时,有些短语可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也可以不调,仍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例③。缩二、文言翻译如何做到“信”、“达”、“雅”(一)信:准确不走样。“信”就是翻译时尽量做到
6、一句对一句,一词对一词,这样的“直译”才能使译文忠实于原文,确保翻译的准确性。虽然考的是翻译文句,但考查点总是放在一句话的一两个词或者一两句话的三四个词上,所以要将文句翻译准确,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以及在特定语境中推断实词意义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二)达:流畅不滞涩。“达”就是翻译时不仅要注意词语的意义,而且要整体上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文言文直译时,不仅要搞清词法特点,掌握大量的词语知识,而且要弄清句法特点,才能使译句文气酣畅,从而实现文意的连贯和顺达。要注意以下几方面:2.还原倒装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
7、句式,直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理顺。如:A.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C.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D.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E.沛公安在?(宾语前置)F.夜以继日。(介词宾语前置)G.唯陈言之务去。(靠“之”前置宾语)H.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宾短语后置)3.理清句间关系。这也是使文气通畅的一个重要方面。如: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转折关系)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设关系)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8、也。(因果关系)D.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目的关系)E.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递进关系)4.保持文言文原句的语势。(三)雅:文雅不粗俗。此项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对译者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雅”就是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努力保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