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高考一轮复习策略

《元素化合物》高考一轮复习策略

ID:46590459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元素化合物》高考一轮复习策略_第1页
《元素化合物》高考一轮复习策略_第2页
《元素化合物》高考一轮复习策略_第3页
《元素化合物》高考一轮复习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元素化合物》高考一轮复习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素化合物》高考一轮复习策略关于如何处理高考试题的导向与引领、继承与创新、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对深化新课程改革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化学知识的考查均集中在四大模块,即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及有机化学。本人对近年陕西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元素化合物考点分布与《考试大纲》的契合程度等特点进行粗略的分析,以期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和高考应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考试大纲》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及试题分析《考试大纲》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求简洁明了,突出核心知识的运用,重在性质应用和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不再追求知识的

2、系统性和连贯性,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冇效性。化学考试的题量只有11个左右,往往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知识的载体。纵观近年的高考试题,元素化合物部分呈现出“三个融合”,即元素化合物与基本理论的融合,元素化合物与化学实验的融合,元素化合物与化学计算的融合。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疑难分析元素化合物知识覆盖整个屮学化学内容,虽然知识本身的难度不大,但学牛普遍感到繁杂、零碎、分散,难以记忆。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罗列化学反应事实,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上课能听懂,课后解题难,由此造成很多学生在高考中面对无机推断等综合性题目时感到束手

3、无策。1.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1)缺少对《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及要求和新课程高考元素化合物试题的研究,因而有些教师在复习备课过程中“心中无纲”,随意性较强,缺乏针对性,在非重点或考纲上不作耍求的内容上投入大量的精力,给学牛增加了学习负担。(2)第一轮按教材章节顺序复习过慢,知识点讲解过细,不愿按奔旧的知识脉络,随意拓宽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在复习中感觉跟上新课一样,理不清知识之间的联系。(3)布置练习的题量过多,难度过高,不加选择的“题海战术”,大量重复的机械训练,使学牛感觉练习的重点不突出,收获不大,学习枯燥无味。(4)沿用旧的复习

4、理念和模式,教师“包办”得太多,“教”得多“学”得少,缺乏对学情的了解和研究,缺少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惰性。2.学牛在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1)在复习过程中轻视教科书,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自己不会主动去翻书查阅,而是随意写一个答案应付了事。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课后习题等不屑一顾,不注意挖掘问题背后的隐含知识。(2)表达能力存在缺陷。非选择题的答题方式主要是填空,但化学语言表达能力与化学学科基本素养较差,具体表现为表述错误或不规范等。(3)不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对问题情境与考查的知识点联结不够,造成目标和背景混

5、乱不清,难以找到解题的关键点,答非所问等。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策略1•建立“宏观一一微观”的思维方式,挖掘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抽象的化学理论、概念与生动直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紧密相连,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将理论、概念具体化,不断地进行知识点的联结、组块和结构化,使每一个知识在结点上处于活化状态,形成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从而得到有序的、清晰合理的化学认知立体网络结构。2•围绕考纲,挖掘教材,师生共建知识网络高考复习必须坚持以《考试大纲》为纲,以教科书为本,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学牛的时间和精力,坚决、果断、彻底地抛弃教材里没有的、《考试大纲》

6、里不要求的内容。在构建知识网络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的编写次序、《归纳与整理》部分的关系梳理,自己寻找组织线索,从不同的视角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修正和补充;再选取较为典型的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参与评价;最后还可以将部分学牛的知识网络图改编成无机推断题,让学生进行自我创作,互相考察,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3•改变传统复习模式,关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更应该贯彻“三维目标”,还原复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口我建构知识结构的权利、时间和空间。打破死气沉沉的复习氛围,改变学牛厌

7、学、教师厌教的局面,让旧知识也能上岀新花样,复习课也要上出新精彩。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时,可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改编或设计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或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尽可能补充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各种媒体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最新科研成果等。综上所述,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若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将教材、课标、考纲三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抓好各板块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高考试题的分析对反思我们的教学,改进教学策略,更新教学理念,让高考改

8、革与新课程改革实现真止意义上的和谐与统一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就让我们在实践中“溶解”,在反思中“结晶”,在交流屮“升华”,为基础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