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87730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5
《“123”工学交替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2+3”工学交替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开展国际商务的前沿和核心地带,已经成为珠三角企业外迁的主战场和港澳台企业在大陆投资的重心。我校国际商务专业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深入调研分析国际商务人才需求与岗位需求现状,提升打造新型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1+2+3”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和广西地区输出具备全面素质、符合专业与行业特点需求的国际商务人才。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商务;S+2+3”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广西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
2、其对国际商务、商贸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将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能迅速顺利进入并融入企业,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o而“1+2+3”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目标就是要注重方法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社会能力培养三个培养方案的实施,使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职业思想素质、职业认知水平、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发展型人才。一、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为了解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象,选取南宁等地从事涉外业务的数十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行业企业
3、人才需求现状以及岗位技能素质等。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了细致完整的统计分析与论证,发现我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契合度不高,学生技能培养不能完全满足岗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人才培养缺乏立体性与层次性,调研反映学生普遍技能素质单一,难以适应职业发展要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较为宽泛,缺乏针对性以及对应的实践环节,企业对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较多的改进意见;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未与企业标准岗位流程实现统一,学生接受知识与未来应用存在较大差异;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课程比重较小,专业不重视,学生轻视此类
4、课程,造成该方面教学效果较差;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度还不够深,合作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工学结合急需促进建设。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经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论证,并听取了行业企业相关专家的指导意见,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初步形成了以下的人才培养建设思路:1•开展更为广泛的市场调研,深化校企合作,建立“1+2+3”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操作性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建立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我们在国际商务课程设置有独立的学科设置和完整的课程体系。我们设置了不同的课程组,包括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
5、务模拟与运作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还设置了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深化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区域一流、领先的教学模式体系,同时进一步配比双师比例,强化教育教学与岗位的进一步融合,强化当前教育环境向深度工学交替教学环境转化。4.完善技能培养体系。构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创新实验体系;构建专业认识实习、岗位技能实习、调研设计实习体系。三、“1+2+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根据中国商务部及海关总署的权威统计,到2010年底为止,我国国际商务人才缺口近600万,广西国际商务人才总需求达60万,其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一线操作
6、技能和管理能力,熟悉报关、报检等业务的基层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各用人单位的青睐,必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学校充分利用侨脉资源和东盟自贸区的良机,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面向东南亚,服务边境贸易,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商务人才,才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创造办学品牌。(一)创新形成“1+2+3”工学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1”是指一个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北部湾特色技能型商贸人才。该类型的商贸人才应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如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成为能主动适应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职业人才。“2”是指两个学习地点,即整个教学安排分
7、为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这两大部分,形成“学校”与“企业”两个学习地点,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3”是指三个学习阶段,即根据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分为从初学者到高级初学者阶段(简称入行阶段)、从高级初学者到有能力者阶段(简称提升阶段)、从有能力者到熟练者阶段(简称成型阶段)等3个阶段。国际商务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以立体化、层次化塑造学生素质为核心指导方针建设,坚持职业行动导向,融入行业企业标准,以校企合作共建的真实或仿真教学环境、实训环境及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做一体化的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