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胡焕庸线

神秘的胡焕庸线

ID:46586988

大小:482.7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5

神秘的胡焕庸线_第1页
神秘的胡焕庸线_第2页
神秘的胡焕庸线_第3页
神秘的胡焕庸线_第4页
神秘的胡焕庸线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秘的胡焕庸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ણዦ͛ቇΔරࡁѣࢨ̳Φśࢶപğॹκࡁտ̳ΦNo.2014~522014ѐ12͡18͟*********************************************************不可逾越的“胡焕庸线”1中国科学报张林人口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扛鼎者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绘制的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分布图,显示了我国自宋元时期形成的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格局大致不差。这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同时还负载、分割着许多神奇的自然与社会的元素。有人说它只是农耕文明不可逾越的界线,但工业文明下它所暗藏的规律依旧。事关长远

2、发展的战略问题,诸如国土资源、环境、粮食安全等,有必要研究胡焕庸线两侧地带在全局中的功能定位问题。1本文原载《科学时报》2010年1月20日B1版,发《参阅文稿》时作者再作修订。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创立和发展一百周年之际,地理学界给出了一份这样的答案。由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这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活动,共发布了30项地理大发现,排在“珠峰测量”之后的,是“胡焕庸线”。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即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约为45度),线东南半壁36%的土地

3、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为42.6比1。在工业文明的今天,胡焕庸线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依然没有被打破。历史上的高度胡焕庸线主要描述了人口密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并由此得出我国2第一张人口密度图。这张人口密度图被附在其于1935年发表在《地理学报》上的论文〈中国之人口分布〉之后。很难想像在战乱频起、民生凋敝的年代,完成这项工作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已故经济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吴传钧曾这样回忆他的老师:“当时中国总人口估计有4.75亿,他(胡焕庸)以一点表示一万人,根据掌握实际情况将二万多个点子落实到地

4、图上,再以等值线画出人口密度图。”在这张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的全国各区县人口数据并手绘而成的点子密度图上,胡焕庸沿黑龙江瑷珲(即爱辉,今黑河)向西南至云南腾冲画出一条人口分布悬殊的界线。其中,全国96%的人口分布在线之东南。自古以来,中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似乎早成事实,但没有人对这种模糊的认识加以有力的佐证。瑷珲~腾冲线的出现则廓清了这一分界,影响深远,成为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年后,美国学者将之称为“胡焕庸线”。1921年就读于东南大学的胡焕庸,师从竺可桢。我国近代地理教育正发端于此—由竺可桢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在当时的学界领袖竺可桢的引领下,中

5、国地理学界人才辈出。1926年,胡焕庸赴法国进修。受法国学派的影响,归国后的胡焕庸致力于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也导致他将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作为自己最主要的科研方向。同为竺可桢倾力培养的学生,胡焕庸发布了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分布图,另一学生张其昀则于1923年编辑出版了高中教材《本国地理》,与林语堂编的开明英语教材和戴运轨编的物理教材并称为“中国三大中学教材”。3师同源,却又另辟蹊径,他们二人正是当时地理学高度的缩影。胡焕庸线曾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译成英文,供当时军民利用与参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这条人口分割线与气象上的

6、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的分割线以及民族界线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合。胡焕庸线以西是唐代边塞诗描写的景象,那里是游牧民族粗犷、豪迈、辽远的风情;以东则是农耕文明主流的的小巧玲珑、秀美细腻和略显局促的景象。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将胡焕庸线看作是中国景观的一个分界线。由景观联系到历史文化,似乎可以发现,这条线也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由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出版的《发现西部》一书写道:“它还是一条文明分界线:它的东部,是农耕的、宗法的、科举的、儒教的……一句话,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而它的西

7、部,则是或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成因释疑胡焕庸线形成有其自然背景。“它是气候变化的产物。”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王铮向《科学时报》记者表示,现在认为胡焕庸线是我国东南季风的影响范围,而在1230年以前,气候形势并不如此。1230~1260年的气候突变,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现代气候特征。由此时期开始,各种旱涝灾害特别是大洪涝灾害空间频率分布的走向与胡焕庸线日趋吻合,越到近代越明显。4所以说,胡焕庸线表现出中国的现代气候特征。受气候变化影响,中国人口分布也逐渐形成沿一定界限流动迁徙的特征。王铮等学者研究发现,

8、因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