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82069
大小:60.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胡焕庸线背后的真命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胡焕庸线背后的真命题-学术研究论文胡焕庸线背后的真命题2014年1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博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着地图上的“胡焕庸线”提出了我们要研究如何打破“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对李克强总理的提问,中央主流媒体以李克强发出了“胡焕庸线怎么破”的“李克强之问”[1]为题进行报道,使得如何打破“胡焕庸线”一时之间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段子渊、李培林等学者赞同打破“胡焕庸线”的观点,并对“李克强之问”提出了诸如“倡
2、导以若干产业创新主导的城市为枢纽,加快中小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交通网络建设,形成新型产业主导的枢纽——网络结构”[2],“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有望打破胡焕庸人口线这个规律”[3],以新型城镇化来打破胡焕庸线[4]的对策建议。另一些学者则对“打破胡焕庸线”的说法存疑,在科学网等处发出质疑声音[5]。我以为,赞同“打破胡焕庸线”也好,反对“打破胡焕庸线”也罢,还是得回到“胡焕庸线”本身及其背后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上来。否则,无论持“打破”或“不打破”的观点,可能都容易沦于“口水”之争。“胡焕庸线”
3、两侧的地理与人口胡焕庸教授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的第三部分“人口分布”中写道:“今试自黑龙江之瑷珲(今爱辉),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之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这就是后来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的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原文可以看出,“胡焕庸线”的原义应该是对“瑷珲—腾冲线”两侧地域与人口的综合比较,既涉及地理因素,又涉及人口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地理因素与人口因素两方面来回顾“胡焕庸线”的内涵,再来看当
4、今的打破“胡焕庸线”的争论。今人在引用论述“胡焕庸线”时,往往笼统拿今日中国版图中的黑河(即旧时瑷珲)—腾冲线东南半壁/西北半壁或径直称之为“胡焕庸线”东南半壁/西北半壁,与当年“胡焕庸线”两侧进行比较,这样忽略疆域的变迁的做法其实是有一定问题的。因为,胡焕庸教授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密度图》时,中国的版图与当今的版图是不一致的。当年胡焕庸教授所用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包括28个省,蒙古和西藏两个地方,南京、上海、青岛、西京、北平等五个直辖市,威海卫、东省两个特别行政区,广州湾、九龙、旅大、金州等租借地,以
5、及汉口、天津等租界,当时中国面积达1100万平方公里,呈“秋海棠”型。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地图,是“雄鸡”图,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另外,从《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所附的《全国人口统计表》来看,当时也没有包括中国台湾省的人口。因此,“胡焕庸线”当年“秋海棠”型版图中东南半壁/西北半壁的面积比重大致为36%、64%,而现今中国版图中,“胡焕庸线”东南半壁/西北半壁的面积比重大约为44%(43.71%)、56%(56.29%)。当今学者所谓的“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与当年胡焕庸先生地图中的“东南半壁”与“
6、西北半壁”其实也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另外,今人在引用论述胡焕庸线时,往往对“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对比的部分非常感兴趣,即瑷珲—腾冲线“东南部人口计四万四千万,约占总人口之百分之九十六;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全国总人口之百分之四”。后来的一些学者据此为标准,以“四普”、“五普”或”六普”时,我国东南半壁人口与西北半壁人口的比例来说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比如,有的学者论述,“1982年和1990年我国进行的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没变。以东南部地区为例,
7、1982年面积占比42.9%,人口占比94.4%,1990年人口占比为94.2%,经历了55年时间,东西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6]也有的学者认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胡焕庸线以东人口占全国的94.2%(包括台湾省),以西的广大地区人口只占全国的5.8%。”[7]但值得注意的是,胡焕庸教授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所述,东南与西北人口分别占96%与4%也只是一个约数。根据《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附表所示,不包括台湾人口在内,中国人口总数是458915439人,用舍入法是“四万五千九百万”,而按“东南部人口计
8、四万四千万,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来计算的话,人口总数为“四万五千八百万”。如以当时的“秋海棠”型的疆域而言,“东南部人口计44000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18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如果大致仅以当今“雄鸡”型的版图而言(剔除掉蒙古等地的人口数,补上台湾省人口数),以当时1935年的人口数据,东南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近9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