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85853
大小:333.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5
《清代书札文献的分类与史料价值_邹振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史林》2006年第5期清代书札文献的分类与史料价值 邹振环[摘要]清代书札文献数量巨大,史料价值颇高。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将清代书札文献分为家书、友朋书札、论学尺牍、情书、宗教尺牍、女子行简、公函密折、应酬函集、遗札九类,并简要分析了其史料价值。[关键词]清代;书札;文献;分类;史料价值[中图分类号]K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73(2006)05—0175—10[作者简介]邹振环,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200433应用文中有两种最为常用的体裁,一是日记体,一是书札体,日记是一种自我交流的形式,书札则
2、是一种人际交流的形式。一般来说,日记和私人书札都不是为了发表而进行的创作,创作者往往面对的只是自己或者某一个或几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读者和公众。因此,就形成了创作这类文献时所具有的“非公共写作”的特有心态。①书札文献数量巨大,尚未发现的、分散的、未印行的还有大量的留存于世,据王世伟称,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明清书札约11万通;②价值很高者数量还很多,这也是书札文献特别诱惑学者的地方。晚清学者王韬曾说自己:“尺牍一道,少即留意。当弱冠时,曾搜集所遗友朋书,为《鸿鱼谱》。尝自谓,昔戴宏有《金兰簿》,示不敢滥交,余亦有《
3、鸿鱼谱》,示不敢忘旧,命名不同而命意则同也。”因此他将自己与友朋往来之书札,编为《弢园尺牍》,指出书札文献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况乎人违两地,书抵万金,往来遗问间,即尺幅而性情见焉。⋯⋯简札相投,无不托楮毫以达意,藉缣素以写心。李陵答苏武之篇,子长报少卿之作,邹阳在狱中备陈胸臆,子厚斥徼外善述牢愁,感喟缠绵,均足千古。”③现代藏书家潘承厚(号博山,1904-1943)就专门注意收藏书札文献,他承继先人、清大学士潘世恩所集时人手札,积平生之力收集元至清末名人尺牍达数千通,于1942年开始编辑《遽庵所藏尺牍》丛书,第一编《明
4、清藏书家尺牍》4册,分忠贤、儒林、文苑、金石、藏书、画苑、方外、闺秀八类,收录148人的作品,1943年第二编《明清画苑尺牍》5册,收入246人作品,编者一一为之作一小传。后其弟潘承弼(景郑)又续编影印丛书另6种:《元明诗翰》、《瞿中宣公蜡丸书·侯忠节公绝缨书合璧》、《杨忠烈公左忠毅公遗札合璧》、《明季吴中三老手札》、《明季忠烈遗札》,1945年告成。④最早注意到书札史料价值的是周氏兄弟。周作人在1925年所写的《日记与尺牍》,⑤以后他先后写过《关于尺牍》(载《瓜豆集》)和《再谈尺牍》(载《秉烛谈》)等。⑥鲁迅在《且介亭杂
5、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中也讨论过书札的价值。⑦顾廷龙也是最早注意和研究书札文献的学者,他在《近代名人手札真迹序》一文中指出:“书牍者,所以通情愫,商学术,传见闻,道阔契者也。先秦①关于日记文献的讨论参见邹振环:《日记文献的分类与史料价值》,载《复旦史学集刊》第1辑《古代中国:传统与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7-334页。②王世伟:《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尺牍文献》,载王世伟主编《历史文献论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65页。③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6、第217页。④赵国璋、潘树广主编《文献学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04页。⑤1925年3月刊的《语丝》第17期。⑥参见周作人:《知堂书话》,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476-484;584-589页。⑦《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14~415页。.175.两汉,信翰载诸史传;魏晋六朝,书牍辑于《文选》。唐、宋以降,专类入集;明、清而后,传世益广。而历代递嬗,称名泛举,如书、启、笺、移、牍、简、札、帖等,各视性质、对象而殊名,其实一也。⋯⋯唐孙过庭《书谱》即云:‘傍窥尺牍,俯习寸阴。’又云
7、:‘谢安素善尺椟。’宋曾宏夫将家藏尺牍刻为《凤墅帖》,其中犹存岳飞真迹一通,为海内外仅有之孤本,开尺牍流传之先河。清乾隆中编刻《三希堂法帖》,采元赵孟頫尺牍若干通。道光中,海盐吴修(1765-1827)专辑清初至道光六百余家、七百三十余札,名曰《昭代名人尺牍》,精工摹刻,历十二年之久。宣统三年(1911),武进陶湘继踵前修,编辑所藏五百八家,采用照相石印为《昭代名人尺牍续集》,斯时影印尺牍之风甚盛,有正书局出版较多,曰《十五完人手札》、《明贤书札》、《翁松禅手札》等,商务印书馆亦印《瓶庐手札》、《陈簠斋尺牍》、《吴斋尺牍》
8、等,不胜枚举,于以见尺牍之流传,已有千载以上之历史,恢宏广大,自可独树一帜也。”①精辟地指出书札的演变过程。国内也有论著从集藏的角度讨论过书札的价值,如郑逸梅以札记的形式写过《尺牍丛话》一书,于1940年2月至12月间,分46辑连载于《自修》杂志101期至144期,对尺牍的起源与缘由、尺牍范本、民国时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