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蜀锦及其传统织造技艺

浅谈蜀锦及其传统织造技艺

ID:46585690

大小:683.9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浅谈蜀锦及其传统织造技艺_第1页
浅谈蜀锦及其传统织造技艺_第2页
浅谈蜀锦及其传统织造技艺_第3页
浅谈蜀锦及其传统织造技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蜀锦及其传统织造技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3年(第28卷)第2期现代童冀科学与技术51浅谈蜀锦及其传统织造技艺胡光俊1,谭丹2(1.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2.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蜀锦作为中国丝织技艺的经典代表,有近三千年的历史。通过追溯蜀锦的起源、历史发展历程,简述蜀锦的传统织造技艺,并与普通织锦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加深人们对蜀锦发展历史及其精湛织造技艺的认识和了解。关键词:蜀锦;成都;传统织造技艺1历史发晨1.1源头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虫之国”,“蜀”乃“桑中虫”之

2、意,是我国桑蚕丝绸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一221年),蜀国织造的布帛已十分精细,远销北方秦国的都城“雍”和诸侯各国。先秦时代,蜀国的官名中已有锦官的记载。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出兵灭蜀,建立蜀郡(郡址成都),蜀郡盛产的锦缎以其图案的生动,织纹的精致,色彩的艳丽而别具一格,被人们誉为“蜀锦”。蜀锦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汉而盛于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居我国四大名锦之首(蜀锦、宋锦、云锦、壮锦)。成都历来是蜀锦生产和商贸的中心。蜀锦在成都这块土地上渊源流传近三千年,通过历史上的三条丝绸

3、之路名扬海内外,一是剑门古栈道直达长安,称北丝绸之路;二是成都九眼桥岷江水路到嘉州入长江出海;三是茶马古道经雅安分道西藏、云南,前者到达印度、波斯,后者到达东南亚诸国。蜀锦对成都乃至当时的全国影响是巨大的。成都因历史上盛产蜀锦得名“锦城”,是全国唯一以“锦”命名的城市,又因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又名“锦官城”,濯锦的环城江河曰“锦江”,织锦工人聚居地称为“锦里”,南来北往客商落脚之地称为“锦官驿”,成都簇桥称为“簇锦镇”,江河、街道、建筑无不打上“锦”的烙印。1.2蜀锦历代生产情况西汉杨雄在《蜀都赋

4、》中描述:“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尔乃其人,自造其锦⋯⋯,发文扬彩,转代无穷。”说成都“挥肱(手腕、手工)织锦”,“展帛刺绣”(蜀绣)的手工业者很多很多,产量很大,数量像丛生的芒草那样多。汉代,宫廷和官府对织锦的需求量大增,在成都东南隅(今之宝云庵和百花潭以东,西较场笮桥之南)围城建织锦工场,设锦官督造,称为“锦官城”,城南的流江由于织女们在江边“濯锦”称为“锦江”和“濯锦江”,买卖蜀锦的集市称为“锦市”,锦工居住地称为“锦里”,官府设置的驿站称为“锦官驿”,可见当时织锦之盛。在新疆尼雅地区古精

5、绝国国王和王后的陵墓中出土的汉代“蜀锦五星锦”就是最好的佐证,该实物残片现被新疆博物院馆藏,为国家一级文物,由此足见当时蜀锦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十分重视耕织,发展农桑,采取措施扩大蜀锦生产,奠定了进一步振兴蜀锦的坚实基础,还亲自在家居之地——双流县九江葛陌村种桑八百株,以励军民。他在军令中强调:“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军中之需,全籍于锦”。可见蜀锦在三国时期就已驰名天下,在蜀汉政权的经济、军事、外交等活动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蜀锦生

6、产无论规模与技艺都进入了一个鼎盛发展期。诗人杜甫的《白丝行》诗云:“缲(同“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足见当时蜀锦的金贵和生产的繁荣。隋唐以来,通过剑门蜀道、茶马古道、岷江水路等与各国进行贸易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蜀锦大量注入日本,其中一部分为唐王朝对日本使者和王室、寺庙的赠礼,至今在日本流传下来的许多“蜀江锦”被当作日本的“国宝级文物”,“正仓院宝物”等珍藏至今。万方数据52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3年(第28卷)第2期一些名贵的唐代蜀锦如格子红锦、唐花纹长斑锦、蜀江锦褥裂、赤狮凤

7、纹蜀江锦、蜀江太子御绢伞和赤地璎珞、蜀江文阑绢裂等众多产品被收录在“日本古代染织图案”、“日本御物上代染织物”之中。由于蜀锦制作工艺技艺复杂,图案精美,织地细腻,绝大多数产品基本上用于给皇室进贡和对外交往。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26号墓出土的蜀锦“黄色连珠龙纹绮片”的背面有墨笔行书题记:“景云元年?,折调绌(读绸)绫一疋,双流县八月官主簿史渝”字样,是全国出土丝织物中唯一记载有出产之地的蜀锦织物,实属罕见的绝世珍品。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云:“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

8、将向中流匹晚霞。”可见当时成都地区生产蜀锦的规模和繁荣景象。宋代,成都府尹吕大防建成都锦院于府治之东,号锦官楼,保持了庞大的生产规模,宋史上称“蜀织衣被天下”,又云:“蜀土富饶,丝帛所产⋯⋯蜀织工甲天下,号冠天下”。元朝费著的《蜀饰语》云:“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锦官’,江名‘濯锦”’。宋代的成都、南京、苏州一同号称中国的三大织锦中心。清代蜀锦织机的构造已相当复杂,编结技术也更加灵巧。故《蚕桑萃编》卷十日:“制机之法,各省俱能为之,其佳者唯吴蜀。”染色技术也有极高的成就,凡所染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