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江南第一家_家族家风文化研究_徐友龙

_江南第一家_家族家风文化研究_徐友龙

ID:46580448

大小:1.13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5

_江南第一家_家族家风文化研究_徐友龙_第1页
_江南第一家_家族家风文化研究_徐友龙_第2页
_江南第一家_家族家风文化研究_徐友龙_第3页
_江南第一家_家族家风文化研究_徐友龙_第4页
_江南第一家_家族家风文化研究_徐友龙_第5页
资源描述:

《_江南第一家_家族家风文化研究_徐友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南第一家”家族家风文化研究徐友龙提要:从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到明天顺三年(1459年),浦江郑氏家族共财同居15世,持续达332年,鼎盛时家族“食指三千”。这个大家族,以孝义传家,以家训、家规、家仪治家,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和儒学大家的再三奖掖,其孝义文化、廉政文化、制度文化等家族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积善积德、尊师重教、廉洁自律、勤俭持家、睦邻友好、优待孤寡等家风文化至今仍有具有显著的现代价值。对传统家族或家风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刻探究,可以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视域中找到路径。文化学研究范围的理论视域,揭示了考察研究和保护“江南第

2、一家”传统家族家风文化,应全面关注其物质文化,包括历史上的建筑物、器物乃至山水等有形文化载体;全面关注其行为文化,包括传统社会的礼仪、习俗、节庆活动等文化遗产;全面关注其制度文化,包括律法、族规、家规、家训等成文不成文的规定;全面关注其精神文化,包括道德、价值观以及艺术、文字记载等文化创造。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惯习×资本+场域=实践”公式和惯习—场域理论,引导我们要注重通过家风场域构建使家规家风得以贯彻和传承的借鉴;注重对相关生活空间的开发和保护;注重对相关史料的抢救和保护;注重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关键词:家风文化家规

3、家训江南第一家文化社会学惯习—场域理论徐友龙,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杭州310007)。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以家族的存在与活动为基础,以家族的认同与强化为特征,注重家族延续与和谐,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文化系统。家风则是家族文化的核心展现,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属于民间自发出现、又根植于民间,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作为立身之本,将与人为善、勤俭持家等作为基本遵循,以家庭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经过数代传承形成的门风。对传统家族、家风文化资

4、源进行全面深刻地探究,可以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视域中找到路径。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腐倡廉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成为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900年来以孝义文化、廉政文化闻名于世的“江南第一家”——浦江郑义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理论界的垂青: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一部以“江南第一家”家规家风历史文化100观察与思考2017年第1期为素材的电影级动画片《郑义门》在中央电视台3个频道同步播出;在这之前,中央纪委在其官网“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中隆重首推;紧接着,“江南第一家”成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相对于

5、“江南第一家”高频地被社会各界关注和传播的热潮,研究者更应该讲清楚郑义门和“江南第一家”的来龙去脉,并从文化学、社会学等理论视域中理清楚“江南第一家”的家风文化资源,在新时期全国上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更好地发挥家族、家风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借鉴意义。一、郑义门和“江南第一家”的来龙去脉郑义门位于浙中浦江县郑宅镇——一个因郑氏家族而命名的文化古镇,至今,在该镇镇区的8个行政村内,郑姓占90%以上,仍有近万郑氏后裔在这里生活。①郑氏族人自北宋末年迁入该县后,从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开始,止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合族共财同

6、居15世,持续达332年,鼎盛时家族“食指三千”(“食指”,第二个指头,古用以计人口,指郑氏义门最多时有三千左右人口合居生活),得到博学鸿儒包括宋代范仲淹、朱熹,元代“儒林四杰”黄溍、虞集、柳贯、揭傒斯和浙东硕儒方凤、吴莱、王祎,明代宋濂、方孝孺、余阙等理学家的扶持,以及宋元明三朝旌表。在朱明王朝,更是达到巅峰,受到最高统治者的再三奖掖。(一)“三郑”迁居浦江与“白麟溪”、“仁义里”的由来对东汉兴平二年(195年)建县的浦江县来说,郑氏家族不是“土著人”。“郑氏出自姬姓,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母弟也,宣王二十一年,封友于郑,在荥阳宛陵西南

7、。”(《麟溪集·郑氏谱图序》)族谱所交代的家族史,与《史记·郑世家》、《通志·氏族略》所载的“十三世孙幽公为韩哀侯所灭,子孙播陈、宋之间,以国为氏”,除时间上有一年的出入外,其余完全吻合。至北宋末年,郑桓公的六十二世孙自牗曾官至殿中侍御史,因“直谏”遭谪迁至遂安(今浙江淳安),其子安仁生渥、涚、淮,兄弟三人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迁入浦江承恩里(今郑宅镇)。①因“友情甚笃”,人称“三郑”。如今的郑宅镇,还有一个行政村沿用“三郑村”之名。三兄弟拜其父好友朱恮为师,其中,郑淮潜学三年,颖敏绝伦,最受老师礼宠,经推荐、做媒,入赘当地大户

8、宣氏。郑淮虽是入赘之婿,但深受家族认可,更以其义举在当地颇受敬重。(《麟溪集·宋故冲素处士墓志铭》)据宋濂记载,北宋靖康年间,时局动荡,当地闹饥荒,郑淮舍家卖田千余亩赈灾,当地感其德,称他的居住地为“仁义里”。(参见宋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