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

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

ID:46574055

大小:426.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1-25

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_第1页
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_第2页
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_第3页
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_第4页
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总复习-文言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技巧语文高考总复习——《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B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属于必考内容。表面上看来,它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实质上,同时也涉及内容理解的考查(要准确翻译,必然要求理解全文、理解句子,否则就难于准确翻译),因而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一种带综合性的考查手段。通过这种考查方式,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考生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考点阐述受“标准化”选择题型的影响,文言文翻译题的考查曾安排在第Ⅰ卷,用“四选一”的选择题型。这种题型

2、在考查字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概括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功效,但对考生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的考查还难于判断。因此,从2002年起,全国高考语文卷又恢复了文言文直接翻译(笔译)的考查。即采用主观笔译的形式,让考生直接翻译文言文句子,放在第Ⅱ卷。分数从2002年的5分发展增加到8-10分。因此,文言文翻译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考点阐述所谓“文言文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那么,怎样正确翻译文言文呢?(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标准>是“信、达、雅”。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歪曲

3、,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所谓“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考点梳理所谓“雅”,就是译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做到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能再现原文的风格、神韵<有文采>,这是对译文较高层次的要求。对中学生而言,主要是“信”“达”二字。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考点梳理(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文从句顺:

4、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考点梳理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并且,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考点梳理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需要意译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将原文词语的“解释”简单地“搬进”译文不够恰当的地方。2.运用借喻、借代、委婉、互文、用典等修

5、辞格的语句。3.特殊句式及一些需要浓缩或扩展的句子。考点梳理“直译”与“意译”关系在文言文翻译中,从词语到句子结构,能直接对译的就直接翻译,对号入座。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如:<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意译>项王、项伯坐在东面;亚父坐在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北面;张良陪同坐在西面。考点梳理(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1、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

6、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都可以保留下来照原文抄录。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例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误译: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考点梳理2、解释法对某些词该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这种方法,文言文翻译中用得最多。它主要是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联系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来确切地加以解释,解释的意义就是翻译的用语。一定要字字落实,该译的词一定要译出来。考点梳理例句1:(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误译: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7、“去”的古义是“离开某地”,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例句2: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考点梳理3、替换法在今天,古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翻译时,要根据原文的语境进行替换,即: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例句1: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