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见失误与对策

诗歌鉴赏常见失误与对策

ID:46570179

大小:1.29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25

诗歌鉴赏常见失误与对策_第1页
诗歌鉴赏常见失误与对策_第2页
诗歌鉴赏常见失误与对策_第3页
诗歌鉴赏常见失误与对策_第4页
诗歌鉴赏常见失误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常见失误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鉴赏答题策略——常见失误与对策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明确《考试大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鉴赏诗歌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选题数量和时代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特别是唐宋诗占主导地位,宋词、元曲及金明清诗比例略有提高。考点分布全面稳定,基本落实在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考题来看,高考对学生理解、判断、概括及表述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诗并不难懂,得分的情况很不理想。考情分析:判断:前三

2、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第一、五、六句写动景,第二、三、四句写静景,动静结合。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典型例题1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如果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头不对马嘴”,痛失全分。一、审题失误指点迷津:“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指景物本身的特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则指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混淆了“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描写”这两个概念,答题就会失误。正

3、确答案: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审题失误常见的还有:混淆表现手法是全诗的还是某一两个句子的,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分析“异曲同工之妙”时大谈思想感情,不明白这个“妙”主要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在对律诗诗句的赏析中错把颔联当颈联或相反;忽视对背景注解的审读,导致对诗歌特定思想内容的错误理解等。审题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背景,包括文学常识、语言知识,这样才能读懂题目里涉及的一些概念(如颔联与颈联)和古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读题要全面,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要专注细心,逐字逐句,甚至咬文嚼字。要抓住关键词语,对可能引起误解的概念反复推敲。要弄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

4、,怎么问的。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做到问与答对缝合隼,准确无误。对策:石头城[宋]刘 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判断:本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表达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伤感。典型例题2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同学们对全诗或诗中某一两句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指认,常常很容易出问题——把一种手法说成是另一种手法,造成该得分点失分。二、手法误认对手法的分析和指认,许多同学把握不准。有这样一些问题最为常见:把对全诗手法的分析看成是对一个局部、一两个句子的,或者

5、倒过来;实际上是衬托、虚实手法,却动不动就说是借景抒情什么的;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常常混淆不清;当什么手法都看不出来的时候,则比喻拟人胡说一通。指点迷津:正确答案: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绘声绘色/以动衬静)。分析诗句,作者借助月色、雁声等意象来表达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伤感,所以说借景抒情;从写作的心理过程看,又可以说成融情于景。作者是从声音和色彩两方面来描写的,所以又可说成绘声绘色。“石头”、“明月”是静景,“雁声”是动景,所以又可说成是以动衬静。诗歌鉴赏对策:整理常见的表达技巧,将它们系统化。(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6、2)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和反衬)、对比、虚实、动静、正侧、细节描写(细描和白描)。(3)修辞手法: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判断:霜露浓重,黄叶落地,寒花疏落,无不体现了秋的特色。落寞,孤愤,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1)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典型例题3三、

7、挂一漏二挂一漏二主要指内容或手法上分析和指认的缺漏现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导致失分。这道题容易“挂一漏二”。第一题,答了霜露、黄叶、寒花,而漏掉幽泉,其实“断续”二字不正是秋水的特征吗?看来与季节常识缺失或者模糊有关。第二题,第一问,只答落寞或者孤寂之类,没有体会出“愤”味和旷达而又无奈来,其实结合注释细细揣摩最后两句就可以体会到。第二问,只看出后两句“直抒胸臆”,由于忽视了注释③,漏掉了化用典故。指点迷津:正确答案:霜露浓重,黄叶落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秋的特色。第二题正确答案:第一问: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第二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