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65660

大小:5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08-06

上传者:U-944
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论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海洋文化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我国的海洋文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根基还很薄弱,但是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海洋文化概论》、《海洋文化与社会》、《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等都是关于海洋文化的力作。近年来发表的关于海洋文化的学术论文也是与日俱增,其角度和内容也是愈发独特与新颖。然而,以竹枝词为切入点来探讨海洋文的研究却不多见,至今也只有《论浙江竹枝词中的妈祖文化》与《上海竹枝词与海洋文化》等少数研究成果。作为主要吟咏风土人情和民俗习尚的一种文学体裁,竹枝词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竹枝词中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文化。浙江嘉兴的平湖毗邻大海,自古以来,大海对平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尤能从当地的竹枝词中表现出来。因此通过对平湖古代的竹枝词的研究,必然能挖掘出当地不少的海洋文化。选题是对浙江嘉兴平湖的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这可以使当地的海洋文化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当地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次,部分海洋文化还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与当地古迹有关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传说等,合理利用,能刺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在加深了读者对平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了解的同时,也激起当地人民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更大的热情。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对平湖古代的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部分进行研究,按照其内容所表现的海洋文化的不同方面可以将平湖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分为妈祖文化、鱼文化、倭寇文化、盐文化及其它,结合具体的竹枝词,对这几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平湖海洋文化的特点。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查阅资料,明确海洋文化的概念及其不同种类;2、阅读平湖古代竹枝词,将其中蕴含海洋文化的部分摘选出来;3、将平湖古代竹枝词中摘选出来的部分根据其所蕴含的海洋文化的不同方面进行归类和分析。4、总结平湖竹枝词的特点。 参考文献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平湖市史志办公室《平湖竹枝词汇编》王恒《平湖县志》王全吉、周航《浙江民俗故事》陈华文《浙江民俗史》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研究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生活在广大沿海地区的人民世世代代都与大海打交道,他们在与大海互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化。“农业人文、游牧人文和海洋人文是传统中国最基本的人文类型。”[1]“海洋文化资源的存在、开发和利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类的精神生活质量。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仅需要消耗各种海洋自然资源,也依赖于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文化资源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之一。”[2]认识到海洋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后,我国逐渐开始并重视对海洋文化的研究。曲金良的《海洋文化概论》和《海洋文化与社会》是两部研究海洋文化的专著。前者是海洋文化学领域的第一部基础理论专著,该书重点在与解决解决海洋文化的基本性质和特色问题;海洋文化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问题;海洋文化的基本内容构成及其分类问题;海洋文化各主要类别的基本状况问题;海洋文化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问题;海洋文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问题。后者则更注重海洋文化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科技与海洋文化的引论,阐述了海洋文化的基本理论构架,海洋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东西方海洋文化和传播与碰撞等内容。随着时间的推进,对海洋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强调对地域的注重。柳和勇的《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就是一部研究地域海洋文化的力作。该书从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文化史、海洋鱼文化、海洋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学等八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舟山群岛海洋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揭示了舟山群岛海洋文化的特点及特质,并对舟山群岛海洋文化在我国海洋文化中的地位做了科学的定位。该书海洋文化资料丰富、翔实,观点新颖,视野开阔,对推进我国海洋文化研究、对海洋文化学的建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以上是关于海洋文化的著作,近年来发表的海洋文化领域的论文也是与日俱增。《质疑主流:对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反思》则是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脉络轨迹,提出区域性、民间性事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基调和真切意蕴;通过对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反思,打破把中国传统海洋文化视为农业文化附庸的现象,引起人们对海洋文化的重视。《中国传统海洋文化》通过“海洋文明的曙光”、“衣食住行,利在于海”、“海洋科学和海洋性的意识形态”等不同方面的阐述,揭示了我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悠久性及其内涵的丰富性。 与此不同的是《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则是以舟山的观音信仰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中的海洋文化。文章将舟山观音信仰的缘起与舟山海岛人民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迫切希望有一个超凡的力量来保佑他们的幸福和安康的愿望结合起来;分别从从观音信仰的物态文化层面上、观音信仰的制度文化层面和观音信仰的精神心理文化层面等方面揭示了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内蕴。《福建地区民间舞蹈的海洋文化表现特征》则是从民间舞蹈入手,挖掘其中的海洋文化。从其民间舞蹈队海洋生灵的形态模拟和该地区的海洋信仰的出巡之舞以及国外舞蹈对当地舞蹈中的海洋文化因素结合后产生的新舞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该地区民间舞蹈的海洋文化表现特征。《吴越神话传说中的海洋文化精神研究》则是将目光投向吴越地区,从该地区的神话传说入手,揭示了其中的海洋文化精神。该文对吴越的神话传说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将吴越神话传说归纳为王之德勇、英雄之忠勇、百姓之智勇等三大表现主题,并认为“崇武尚勇”的鲜明个性是吴越先民所具有的海洋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揭示了吴越民族文化精神独特源头。以上研究成果都是从现实生活构成的某一方面入手,研究其中的海洋文化。《论浙江竹枝词中的妈祖文化》和《上海竹枝词和海洋文化》都是以竹枝词为切入点,研究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内蕴。前者是搜集了文人创作的与浙江妈祖文化有关的竹枝词,从反映民间妈祖庙会或庆典的盛况、反映船家和商贾敬奉妈祖的习尚和反映民间与妈祖相关的信俗及典故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浙江竹枝词与妈祖文化的关系,并指出一批吟咏台湾及其他地方的妈祖竹枝词亦为浙江籍文人所创作。劲儿说明浙江为中国妈祖文化的最重要的传播省份之一。后者则是根据上海竹枝词中的有关海洋文化的篇章,分析古代上海人对海洋的认识及对妈祖的崇拜。“竹枝词出于古巴蜀人祭祀仪式歌,经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整饰传扬而来。这种民间歌谣,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民谣,包括长江下游的“吴音”,无论是口传情状采录,还是生活访谈实录,抑或是附具的文献征考,绝大部分竹枝词有如地方史志,来源相当可靠。不难看出,竹枝词与江南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追踪竹枝词的创作动因,导入乡贤们的观念世界以及独特的民众化育方式,不难理解,竹枝词也是社会史素材,这样的素材在国家—社会框架中彰显出特殊的思想意义。在内容上,竹枝词厕身于具象社群,以平民俗众做本记录对象,津津乐道其日常琐细,以浓郁的风土本色构成对传统史料的补充,给社会史以认识论的启迪。因此,以诗词身份出现的竹枝词,具有独特的社会史意义。”[3]由此可见,从竹枝词中挖掘海洋文化意义重大。综上,我国的海洋文化研究正在不断发展,无论是研究海洋文化的著作还是研究海洋文化的论文,都以独特的角度展示了我国的海洋文化的丰富性,说明了海洋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非凡意义。 注释:[1]李德元.质疑主流:对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反思.河南师范法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5)[2]吴建华、肖璇.海洋文化资源价值探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10-24,(3)[3]小田.竹枝词之社会史意义——以江南为例.学术月刊,2007-5,(5)参考文献:[1]宋新海.中国传统海洋文化.自然杂志,2005(2)[2]李德元.质疑主流:对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反思.河南师范法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5)[3]柳和勇.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4]吴玲红.福建地区民间舞蹈的海洋文化表现特征.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4)[5]胡泽球.吴越神话传说中的海洋文化精神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5)[6]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403页[7]柳和勇.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324页 本科毕业论文(20届)浙江平湖古代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专业:汉语言文学 [摘要]浙江平湖竹枝词以独特的文学形式表现了丰厚的鱼盐文化、海港文化、民俗文化、抗倭文化、海防文化等。平湖竹枝词多侧面显示了平湖海洋文化的丰富性和典型性。不仅是平湖海洋文化变迁的重要历史资料,而且对促进我国地域海洋文化历史发展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关键词]平湖;竹枝词;海洋文化;内容;特点MarinecultureintheancientZhuzhiciofZhejiangPinghuAbstract:Intheuniqueliteraryform,ZhejiangPinghuZhuzhicimanifestsitsrichfishandsaltculture,seaportculture,folk-customculture,andthecultureoffightingJapanesepiratesaswellasthecultureofcoastdefense.UsuallyPinghuZhuzhici,fromthesideperspective,demonstratesthecharacteristicsofbeingrichandtypicalofoceanculture.What’smore,PinghuZhuzhiciisnotonlythehistoricmaterialsofgreatimportanceofoceancultureexchangeinPinghu,butmakesacontributiontoimprovingthestudyof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oceancultureofthewholenation.KeyWords:Pinghu;Zhuzhici;Marineculture;content;characteristics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竹枝”原是古代巴渝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谣,《乐府诗集·近代曲辞·竹枝》云:“ 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竹枝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音乐脱离,在元、明时期,嬗变为一种多吟咏风土人情、民俗习尚的诗体。最常见的竹枝词,其形式为七言四句,似七绝而平仄不拘,用词平白。由于我国的海洋文化与普通民众的涉海生活息息相关,不少诗人就以枝词反映人们的涉海生产和生活状况,逐渐成为认识、研究古代海洋文化的重要资料。平湖是浙江的一个重要的海港集镇,海洋生产发达,并发生了多起重要的海洋事件。居民生活中渗透着浓厚的海洋文化的氛围。让人们感受这浓郁的海洋文化,并在其长期的熏陶下转化为审美创造契机和创作灵感,并通过最擅长反映民俗生活的竹枝词来形象在线平湖的海洋文化,并成为平湖海洋文化变迁的重要历史资料。研究平湖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表现无疑能对平湖乃至浙江海洋文化表现特点的把握;又促进我国海洋文化历史发展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一、海洋鱼盐文化“靠海吃海”,海产是沿海人民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和经济支柱。沿海民众通过海洋捕捞获得生存和发展。鱼不仅是民众的重要食物,也是重要的交换商品。同时,人们又充分发挥永不枯竭的海盐资源制作海盐,既腌制海产品,又成为重要的海盐商品。因此海盐文化是我国最为古老也是最为重要的传统海洋文化构成。平湖人民依海而生,与海相伴。捕鱼和制盐历来是平湖民众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的角色。在平湖竹枝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吟咏鱼与盐审美的生产和生活内容。在渔民们心中,鱼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不少平湖竹枝词便是以鱼为描写对象,体现了鱼在古代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这种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平湖竹枝词中的鱼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鱼资源文化、鱼饮食文化、鱼加工文化和鱼传说文化等四大类。平湖沿海属于我国东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而有自身特点。平湖竹枝词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平湖海城渔业资源状况,有的作品反映不同季节的不同捕捞鱼类。如《当湖百咏》[1]作者为张云锦,下同。1]:“四月冰船贩海鲜,马嗥石首并登筵”中的石首鱼即黄鱼,是东海海鲜大宗,词中的“马嗥鱼”味清美,海盐旧治称马嗥城,故名。每年的四月份,是马嗥鱼与石首鱼最肥美、产量最丰的时候,这时候的马嗥与石首自然就成为鱼市上的畅销品。又如陆增的《鹦鹉湖棹歌》:“楝花风细日长舒,石首来时乡梦如。听说松江鲈味美,不知可比马嗥鱼”一词中的“楝花”就是苦楝的花,这种花开于春末夏初,也就是四月中下旬。这首词虽没有直接点明时令,而是用当时的代表性植物来暗示,却也真实记载了古代东海渔场石首、马嗥渔业资源的捕捞时机。与此类似的还有顾鸿熙的《黄姑竹枝词》,“塘口桃花已半开,闲时游赏醉新醅。登筵休道无佳味,白蚬黄鱼入馔来”,其中“半开”的“桃花”就充分表明了四月中下旬为捕获白蚬黄鱼之时。有朱鼎镐的《芦浦竹枝词》,“朱家墩上草如茵,柳靥桃腮相映春。谁识天和蛏尚好,酒瓶香到踏青人”,则反映了捕蛏的季节;而柯陪鼎的《芦川竹枝词》:“石首刚缝正月初,市头争买小黄鱼。郎因嘉客供珍馔,妾向家园摘菜蔬”,其中提到“正月初” ,真实反映了再当时人们已认识到小黄鱼的不同生产和捕捞季节,也体现了小黄鱼当时已成为平湖渔民重要的渔业资源,是人们开辟新的捕鱼资源的重要例证。海鱼味美而受到人们普遍赞誉,并成为人们的待客佳肴。平湖竹枝词中的不少篇章充分反映了平湖独具特点的鱼饮食文化。另外,《当湖竹枝词》[2]作者为陆栱斗,下同。2]的“桃花白蚬菜花蛏”、山凤辉《芦浦竹枝词》的“桃花蚬子菜花蛏”以及高权的《黄姑竹枝词》:“燕子窠头燕子飞,海鲜压担趁斜晖。春来风味原无尽,白蚬肥时玉鮆肥”等都从不同侧面的具体的春天物象来表现春季海域的多种渔业资源。竹枝词中涉及到的海产种类就有马嗥鱼、石首鱼、白蚬、蛏、玉鮆、徐公、鲟鳇、跳鱼子蟹、白蝦等,而实际上平湖古代捕捞的海产远不止这些,可以推测古代平湖地区的海洋渔业捕捞已初具规模。鱼饮食文化中大多讲述的是鱼的味道鲜美这一特征。《当湖百咏》:“四月冰船贩海鲜,马嗥石首并登筵。书生食性偏乖错,第一休教捣蒜拳”这首词中,所提到的“登筵”就充分反映了马嗥、石首的美味,“冰船”是当时的一种具有冷藏设备的渔船,这不仅使海鲜的贮藏时间得到了延长,而且还使其在新鲜度上得到了保证,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保持海鲜味美的鱼饮食文化。陆增在《鹦鹉湖棹歌》:“楝花风细日长舒,石首来时乡梦如。听说松江鲈味美,不知可比马嗥鱼”中,描写了石首鱼出现在自己的睡梦当中,且后两联还将马嗥鱼与松江鲈鱼对比,突出马嗥鱼味美的特点。柯培鼎《芦川竹枝词》:“石首刚缝正月初,市头争买小黄鱼。郎因嘉客供珍馔,妾向家园摘菜蔬”,朱鼎镐的《芦浦竹枝词》:“朱家墩上草如茵,柳靥桃腮相映春。谁识天和蛏尚好,酒瓶香到踏青人”和顾鸿熙的《黄姑竹枝词》“塘口桃花已半开,闲时游赏醉新醅。登筵休道无佳味,白蚬黄鱼入馔来”,踏春时有美酒新醅相伴,又有白蚬黄鱼作零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当湖竹枝词》:“海滨水族久传名,时物侬家制馔精。宴客竞夸乡味美,桃花白蚬菜花蛏”,表现了当时渔民对海鲜的精细烹饪,细活出精馔,这自然就得到了客人的一致夸赞。此外,有不少竹枝词还反映了鱼加工文化,如《盐溪渔唱》[3]作者为周光瑞,下同。3]:“马嗥上市日初长,渔户纷纷集海塘。趁得潮来起三汛,家家烘腊最匆忙”一词,就具体反映了当时平湖加工鱼的普遍性。高江村先生《独旦集》也云:“家家烘腊,供一岁之用,兼以寄远”,可见“烘腊”是当地重要的鱼加工等级,并颇具特点的平湖鱼文化的突出表现。平湖竹枝词中也有反映与鱼相关的历史故事,虽数量不多,但却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平湖鱼文化的丰富性,是海洋审美鱼文化的重要体现。陆增的《鹦鹉湖棹歌》:“丰城漕运向都京,忽遇狂飚巨浪生。感念三鱼神护佑,筑堂泖上世称名”和时枢的《鹦鹉湖棹歌》:“燕梢双桨入清渠,尚义坊前返照虚。为问当年督运者,缘何舟漏得三鱼”两首是典型体现。“三鱼”故事,与《嘉兴府吴志》中记载的堵漕运漏舟的传说相一致。竹枝词以文学形式歌咏这一离奇性的鱼堵舟故事,既反映了平湖民众对鱼的敬爱,也表现了鱼故事流传的广泛性。竹枝词对鱼盐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反映了鱼盐文化在当时平湖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当湖竹枝词》真实反映了当时平湖晒盐的盛况。“芦沥三场尽晒盐,煮成味厚价尤廉。满城贩户盛箩卖,造酱刚缝伏日炎”,在反映盐场布局的同时,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制盐方法及所产之盐质量上乘,“满城贩户”也描述了城中盐贩之多,可见当时盐在平湖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盐溪渔唱》则反映海盐交易的规模。“海滨南望尽盐田,煮海为盐入市廛。不见盐官旧衙署,镇名犹说是衙前”,词中的一个“尽”字,反映的则是盐场布局的范围之广,且当时的衙署以“盐官”为名,也充分说明了该地人民对盐的重视。“入市廛”反映了平湖人产盐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进行交易。全墀与顾长清的《黄姑竹枝词》则更详细地反映了民间的海盐生产和交易的艰辛。“独山西去尽灰场,海上家家晒曝忙。不待天明肩负担,可怜辛苦贩盐娘”、“东西山脚路相岐,几处盐棚趁晚炊。米怕价昂盐怕贱,盐娘心事有谁知” 前者讲述了天还明,后者则从盐娘的心理角度出发,作为家庭主妇,担心米价昂和盐价贱的心理压力。这种双重身份令她不得不怕米价昂与盐价贱。此外,还有许多竹枝词从不同角度写平湖的海盐文化,《当湖百咏》写到了“海沙场禁本非严”,柯志颐的《芦川竹枝词》写到了“家家快卖放生盐”,柯培鼎的《芦川竹枝词》则写了煮盐到晒盐的变化,“闻说当年晾盐地,至今灶户尽歌丰”。一、海洋港口文化平湖乍浦,地处杭州湾北岸江浙两省接壤处,是杭嘉湖平原的出海口。具有“肩挑沪杭,背负太湖”的地理优势。在地理与历史双重作用下,乍浦集军港、商港、渔港于一体。从军港功能看,平湖乍浦为古代浙西军事重镇,是浙西、江南之海上交通咽喉。明清时期,乍浦有重兵驻守。明代有乍浦千户所、海宁卫后所。清朝水师驻防乍浦海口增强了平湖的海防实力。因此港口海防文化是平湖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湖百咏》反映了乍浦港的驻军情况。“庙算绸缪到乍城,建牙新设满州兵。居民也识军乐,快听呜呜筚篥声”。词中的“满洲兵”即乍浦水师营。陆增的《鹦鹉湖棹歌》,不仅具体表现了当时水师营的编制规模,而且还再现了当时满洲兵的操练情景,“城关驻扎满营兵,铁甲三千操演精。盛世烽烟安靖久,共欣海晏与河清”此外,该竹枝词还以夸张的手法,讲述了满洲兵对当地治安稳定的的巨大影响。如《当湖百咏》:“八旗子弟夸身手,骑站弓刀捷有神。一自军容移海上,使船如马似南人”。不仅反映了八旗子弟骑射身手了得,而且八旗子弟在海上使起舵来就好像南人一样,毫不夸张地突出水师营里的八旗子弟高超的使船技术。陆增在《鹦鹉湖棹歌》中写道:“水师兵备列艨艟,掉雪衝波效武功。高阁登临凭眺处,海涛惊起拍天风”。词中的“艨艟”是古代一种具有良好防护的进攻性快艇。这首词,作者立于苦竹山凭栏远眺,看到的是泊于山下的军艇,看到的是远处惊涛巨浪。此外,竹枝词还反映了其港口海防文化,如海港多列炮台设防的有《当湖百咏》顾鸿熙的《黄姑竹枝词》反映了“多少风云护炮台,海疆形势实雄哉”的状况。《盐溪渔唱》的“东司城北平原地,知是弓兵演武场”等诗句,讲述的是当年守卫海疆的士兵在东司城北操练一事,体现了平湖当时在海防上的武备兵制。从商港功能看,乍浦港自南宋淳祐六年(1246)开港以来,得到飞速发展,地位日益提高。尤其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之后,乍浦港重新开港通商,商品运及日本、安南、暹罗、爪哇、吕宋等国家和地区。清乾隆、道光年间,乍浦港更是成为中国与日本贸易的中心。《乍浦备志》称当时的乍浦是:“五方辐辏,千骑云屯,俨然东南一雄镇焉。”在陆增的《鹦鹉湖棹歌》“巨舰风樯泊海塘,春秋两度出东洋。更看商贾如云集,市上先推靛木行”等诗句中,可以到的是有着巨舰风樯的商船,也具体印证了乍浦港是中日两国贸易中心的重要地位。从渔港功能看,平湖竹枝词也反映和描写了渔港文化。“河滨尽是贩鱼船,石首鱼登五月天。数阵腥风麺杖港,梢悬灯火写冰鲜”等诗句,体现了渔港的一派繁华忙碌景象;“石首鱼肥端午近,冰鲜船贩到姑苏”,“大蛎湾连小蛎湾,黄鱼无复贡民间。而今几处留冰窨,一路鲜船海上还”,指出了冰鲜船收购及长途贩运的情况。“白沙坊里白沙湾,东望金山西独山。对面街头鱼市闹,腥风吹得醉人还”,“塘接黄姑有市廛,全公镇上盛人烟。鱼盐蜃蛤纷来市,日暮津亭到客船” 均体现了渔港鱼市贸易的繁忙景象。由于竹枝词具有真实反映生活的特点,因此,这些诗句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海港渔市文化记忆。一、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是涉海人群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行为。平湖竹枝词反映最多的属海神信仰民俗。海神是涉海民众想象出来的掌管海事的神灵,由于受当时落后的科学水平的限制,他们不得不寻求别的途径来消除这对海洋的心理畏惧。于是海神就成了当时涉海民众的精神支柱,不同时代的海神虽明显具有原始宗教、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的浓厚色彩,折射着涉海者的殷殷期盼,人们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海神并对其顶礼膜拜,并不是为了远离大海,希冀借助海神来亲近大海,利用大海。[4]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1514]表达无比虔诚之心,创造出多种朝拜活动,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海洋民俗。在众多的海神中,妈祖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平湖是妈祖信仰向外传播最早的地方之一,妈祖信仰深深根植于平湖涉海民众的精神观念中,可以通过竹枝词窥见。顾鸿熙的《黄姑竹枝词》反映了这种深刻的影响:“杏黄衫子碧云鬟,家在溪南湾复湾。三月廿三好时节,小营盘上赛神还”。“小营盘”即天妃宫,每逢三月廿三日的妈祖诞辰,出海人家云集于小营头看海,到娘娘庙烧香点烛,磕头拜揖祈福。全墀的《黄姑竹枝词》:“小营盘上去烧香,也学云鬟巧衣裳。可笑村姑身尚短,权穿阿母嫁衣裳”。该诗句中,撷取村姑在去娘娘庙烧香看庙会前的自我妆扮镜头,“云鬟”还不够,还将“阿母”的“嫁衣裳”拿出来偷偷穿,可惜“身尚短”,难如意。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村姑在临行前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看廿三”的重视。同样,苦竹山前的天后宫在每年的三月廿三这一天也是士女云集,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陆增《鹦鹉湖棹歌》以“苦竹山前一度香,瞻崇天后胜慈航。得缝三月十三日,士女纷纷挈伴忙”等诗句,将这番热闹景象记录下来。平湖竹枝词中还反映人们对水仙信仰的习俗。水仙信仰的崇拜对象为大禹、伍子胥、屈原、王勃、李白五人。人们相信伟这些人死后化为海中神,将他们祀于水仙庙中祈求能获得他们的神助,避免海难发生。“划水仙法”是水仙信仰的形式之一。《乍浦竹枝词》[5]作者为林中麒,下同。5]:“载去藁砧海上船,一天红浪浩无边。小轩怕说风涛恶,十庙香烧到水仙”。反映了平湖水仙信仰的由来及信仰状况。便体现了这种水仙信仰。该词讲述了妻子由于害怕丈夫在出海期间会遭遇恶劣天气,而去水仙庙烧香祈福,希望风平浪静,祈求丈夫能够平安归来。二、海洋抗倭文化倭寇主要通过海路,侵犯我国沿海地区,给我国人民带来重大的。提财产和人员损失。抗击倭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海洋主权思想,也是中国海疆神圣不可侵犯的重要体现。因此抗倭文化也自然成为海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上平湖曾多次遭受倭寇侵犯,纵横烧掠,无恶不作,伤亡惨重。面对倭寇袭击,统治者也采取了不少抗倭措施积极应对。全墀的《黄姑竹枝词》和顾长清的《黄姑竹枝词》所提及的梁庄、司城、大营、小营诸城,都是为防止倭寇入侵而筑的卫所。《乍浦竹枝词》云:“旌麾密树海中央,闸口风尖尽出洋。爱杀使船如使马,十寻桅顶一声枪”。具体反映了乍浦设防抗倭的状况。抗倭名将胡宗宪诱降并歼灭海寇的“沈庄大捷”是平湖民众英勇抗倭的最集中体现。陆增的《鹦鹉湖棹歌》就是反映当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沈庄大捷”。“兵威海上扫欃枪,咧咧秋风捷沈庄。五载频经倭入寇,可怜民患苦难量”。《当湖竹枝词》中,“ 五贤神武奠封疆,积寇歼除纪沈庄。梵宇报功名不灭,吾乡宦迹永流芳”等诗句也反映了这场抗倭大捷。该词以后人对这些抗倭英雄的供奉朝拜来反映出伟大的抗倭历史功绩。此外,山凤辉的《芦浦竹枝词》也与抗倭有关。“几枝杨柳绿烟丝,闲覆如拳饮马池。二百余年称乐土,海滨从不见倭儿”,作者自注云:“饮马池在大营东,明嘉靖间集兵备倭,饮马于此。”除此之外,《当湖竹枝词》还以诗句记述了霍光将军吓退倭寇的传说故事。“灯彩增辉烛影红,年年朝献霍侯宫。犹闻仗剑巡湖浒,当日金袍御寇功”就记述了这种传说。霍侯宫也称霍王祠,祀忠烈汉博陆侯霍光大将军。传说明嘉靖间倭寇来犯平湖,霍光大将军显灵,在城墙上用脚趾夹住一贼,吓退来犯的众倭寇。当地人民为了纪念霍光,遂将霍光诞辰农历四月十八日定为挂灯节。到时的平湖城内沿街两侧商店都挂起由名工巧匠特制的各式彩灯。近城乡民,也整队入城,进行行街歌舞表演。于是,挂灯节也就成了解放前平湖特有的节日。时枢的《鹦鹉湖棹歌》“显忠祠庙立河边,保障东南世共传。一自平倭神默佑,张灯街市礼加虔”。柯志颐《芦川竹枝词》:“西林寺院枕河墩,创始伊谁岁易沦。供奉献忠香火盛,年年报赛祀鸡豚”。《盐溪渔唱》:“霍王庙貌本辉煌,捨宅曾闻出紫阳。汉室伊周留匾额,至今屹峙市中央”。都是平湖海洋抗倭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文人与庶民双重身份的诗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自然朴实的语言,以竹枝词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将当地市民的朴素生活刻画出来,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底层群众的生活画卷。在表现海洋文化方面,诗人们凭借他们独到的眼光和灵敏的人文嗅觉,将人们生活中与海洋的互动,无论是在精神层面的互动还是在物质层面上的互动,都表现地巨细靡遗。其中对当地历史事件的的叙述,更是在尊重与服从历史本真的前提下,将其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平湖大量抗倭竹枝词的存在和流传,既具体反映了抗倭历史,也反映了平湖民众的抗倭方法和心理认同,是中国抗倭文化和抗倭民众心理的典型体现。由于竹枝词是以美的形式具体地再现海洋文化内容,因此较体现出特定地域的海洋文化特点。五、海洋文化特点平湖竹枝词多方位体现了平湖海洋文化的众多特色。其一,呈现出海洋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平湖竹枝词除表平湖渔盐、港口、民俗和抗倭等内容之外,还表现了对海潮的描写。如《盐溪渔唱》:“巨漾偏名分水墩,汪洋一片广无垠。潮流到此分三面,添得桥头新涨痕”,该词所描绘的是巨浪滔天的景象浪潮的巨大力量。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和巨大力量,震慑人心,使观潮人置身于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中,因此,给人们带来的是视觉和精神的双重审美享受。山凤辉《芦浦竹枝词》中:“石塘西望白云飞,从此扶筇上翠微。八月浪刚潮更大,涛头溅欲湿人衣”。与朱鼎镐的《芦浦竹枝词》:“风风雨雨欲重阳,辜负篱花一度黄。人说浪刚潮势大,呼儿打点扫晴娘。既有绘海潮景象,又有人们观湖的场景和观湖习俗的表现。“浪刚潮”凸显出潮的来势汹涌。“扫晴娘”是用稻草做成,人们将她悬挂于屋檐下,用以祈晴。《当湖百咏》以“时有仙人拾翠钿”等诗句来反映相约前来天妃宫畔观潮的游女人数之多。为了观潮,平湖人还专门在天妃宫右侧修建了“天风海涛阁”。正如《乍浦竹枝词》有云:“八月潮头生日催,龙王堂里进香回。阿谁跨鲤观涛去,探取潮从何处来”。海塘文化也是平湖竹枝词的重要表现内容。《当湖百咏》:“捍海塘分十八条,独山一带苦咸潮。漫移挡浪巉巉石,从此阳侯气益骄” 。讲述的是捍海塘修建,解除了海水倒灌之苦;高权的《黄姑竹枝词》:“惊涛一线走黄盘,捍海堤坏急湍。不奉圣明天子昭,狂澜何日庆恬安”。歌咏了道光皇帝下旨修筑海塘,使沿海人民安居乐业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广大受益者对道光帝的无限感激之情。作者自注云:“独山塘当大海之冲。此外,部分平湖竹枝词还记述了奇异的海洋景象。如《乍浦竹枝词》:“蜃楼百尺影模糊,曾见陈山海市无。小阁霉天采雨暇,同郎亲证禹卿图”。朱鼎镐的《芦浦竹枝词》则记述了海市蜃楼出现时的情景。“奇峰上接碧云高,无数楼台涌翠涛。不日甘霖秔稻熟,盘灰妇女喜分劳”。而《当湖竹枝词》:“灯光夜照海船还”,和陆增的《鹦鹉湖棹歌》:“商舶夜行何所指”,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灯塔文化。其二,平湖海洋文化具有典型性。受平湖地域条件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平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浙北海洋文化的共性。与海为邻,浙北渔民在与大海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出海打拼的大无畏精神。这种刚毅的精神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浙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底蕴的熏陶,因此该地区的海洋文化在整体上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特点。这种特点在平湖的竹枝词中也有体现,如《黄姑竹枝词》:“捍海塘边海舶多,时清共庆息风波。轻身欲试羊肠险,跌杀黄牛湾上过”一词,反映了人们的搏海心理。人们试图征服海洋,但又惧怕大海的凶险无情,于是这种征服行动只能选择在风平浪静之时,把危险降到最低点。有搏海的倾向,又有惧怕的心理,这种矛盾心理便是对浙北地区海洋文化的刚柔并济的诠释,这与浙南地域收到一定闽南文化影响的海洋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其三,平湖海洋文化的鲜明地域性。海洋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特色化地域的天然条件密切相关。擅长于表现地域生活的竹枝词会较好地体现出特色陆域的海洋文化地域特色。如,全墀《黄姑竹枝词》:“白蒜黄鱼芦箬粽,儿童欢笑过端阳”。反映逢端午平湖粽子以白蒜和黄鱼为馅的独特的习惯习俗,蕴含了深刻的海洋性,是海洋文化在地域性的呈现。优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乍浦港这一深水良港。因此,平湖文人在竹枝词中吟咏乍浦港,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该地海洋文化独特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同时,出洋经商的日常生活方式使乍浦港商形成了富有进取的商业意识、开放兼容的人文意识以及创新进取的敬业精神。同样,独特的海洋习俗文化体现了海洋文化地域性。平湖竹枝词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海洋文化在内的平湖竹枝词中所记述各种内容极大地丰厚了平湖现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研究平湖的史事地理和风土人情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蕴含于平湖竹枝词中的海洋文化,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研究我国海洋文化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近代海战在平湖地区留下的大量历史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近代历史教育绝佳载体。同时,祖辈们的拼搏意识对当下年轻人来说也具有一种反思激励作用。此外,平湖的海洋文化可以成为当地旅游业新的增值点,在加紧开发当地海洋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塑造具有鲜明海洋的气息的平湖,以展现平湖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各地游客,能有力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