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陆象山的教育理念

浅探陆象山的教育理念

ID:46557216

大小:9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25

浅探陆象山的教育理念_第1页
浅探陆象山的教育理念_第2页
浅探陆象山的教育理念_第3页
浅探陆象山的教育理念_第4页
浅探陆象山的教育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探陆象山的教育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淺探陸象山的教育理念華梵大學哲學系杜保瑞摘要:本文探討宋儒陸象山的教育理念,提出其教育宗旨乃在直接實踐與自負其責的觀念,其教育方法乃重立志與親師友及優游爲之,其批評學者論學多淪於義理硏究忽略即知即行。本文並以象山教育理念爲借鏡來探討華梵大學的覺之教育的宗旨與方法,強調華梵人學的教授師長在其屮扮演的最關鍵性角色,因此必須有良好的機制以使教授的輔導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對於學生的帶領應重視生活上的相伴與靈活的對應方法,更應對現代社會風氣有明確的價値立場,最後,教授應以互爲緣起的觀念作爲自己的教育及人生的信念。關鍵辭

2、:陸象山、教育宗旨、教育方法、覺之教育、儒學、華梵大學大綱:亠厶—一、刖旨二、象山學及象山風格的定位三、象山教學做人爲要四、象山實學重在實踐五、實學之理在於天地,在於自己,乃天之所予我者。六、實理既明,則所下工夫全在自己。七、實踐首在立志,立志之要,在義利之辨。八、學者要能發明本心九、象山要求學者,讀書須親師友。十、讀者切勿強探力索,須是優游爲之。十一、象山評論學者一般通病十二、從象山教育理念談覺之教育的宗旨與方法亠厶—一、刖旨華梵大學於創校十週年之際舉辦「覺之教育學術硏討會」,「覺之教育」者,特種直接牌發

3、學人的本心智慧之教育理念者,此一教育理念由曉雲法師倡導之後[】],即在校園內推動迄今,並由校內教師於課堂授課及生活指導屮推動開展[勺'値此現代文明日進、傳播科技發達之際,青年學子所受各種社會風氣影響,在在皆有挑戰教育理念之時,華梵人學所倡覺之教育之理念,確有端正學風培養人才之宗旨,唯於教學互動之中亦仍有理論與實務之考驗,理論之考驗者,學人之本心智慧之根源何在,實務之考驗者,教師教學方式之改進之道,此皆爲本次覺之教育學術硏討會之重要議題,作者不敏,僅以宋儒陸象山之實學爲據,以其特有之人格風範及教學指點爲文本依

4、據,企於其屮發掘珍寶,有以助於覺之教育之理論與實務之推動。覺之教育理論的硏究,就其本心智慧的發覺而言,是基於屮阈傳統儒佛價値觀的理念基礎上,以儒佛會通的精神作爲現代學子的人格教育之價値根源,亦是曉雲法師的辦學宗旨,唯儒佛終極境界有別,本心智慧的內涵亦有所差異,然於現代學子之人格教育而言,此兩價値系統皆爲屮華文化傳統之大教,於初入手之際是可以會通的,無論是培養一位得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阈家人才,或是培養一位得以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真正佛教徒,這都不僅不與現代教育價値觀衝突,更且因兩者皆意境高遠宗旨廣大

5、,其所欲培養之優秀青年之理想人格,實皆正爲時代之所需。既然覺之教育是要實施於大學校園的教育理念,則對於教育宗旨及教育方法便要積極講究,至於儒佛宗旨之形上義理及方法論根據之探就等問題,則非本文所欲關切問題,此類問題作者於它文屮討論甚多[3],對於現代大學校園內之青年學子之人格涵養問題,實不因儒佛終極旨趣之別異而形成啓發覺智之障礙。本文之作,乃以宋儒象山學思爲對象,探究其以儒家道德意識爲宗旨之教育方法,汲取象山重視本心發掘之教育理念之論點,以有充實華梵大學覺之教育實施之借鏡。本文第三節以下至第十一節止,即以象山

6、論於儒學教育宗旨及教育方法之言論作介紹工作,進行方式先藉文本展示,再作說明。其中三至六節爲教育宗旨,七至十節爲教育方法,十一節爲象山論學者通病,十二節爲藉象山教育理念進行對覺之教育的反省,並爲結論。二、象山學及象山風格的定位象山學,一言以蔽之,曰教育哲學,且爲特重教育方法、教育主旨之教育哲學,其主旨即在成聖成賢之儒者風格的教育、培養上,其方法唯有「直指人心,先立其大」者,故而極具易簡之精神。說象山學是教育哲學,乃即欲指出:象山對做人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乃賦予最根本的重視者,同時也提出他認爲銜接往聖

7、教人之法的觀點,並且在象山教學的過程中,教人做人,且做一個儒者式的大人,乃是其中最重要者。因此,教育,尤其是道德、人格的教育,才是象山學的重點,而且是唯一的重點,因此,象山的教育哲學是教育宗旨學,及教育方法學。宋儒自北宋初期硏讀先秦儒學典籍之風氣大盛後,重要大儒之學術工作焦點,即致力於儒學理論架構之建立上,於是而有諸多哲學問題必須解決,因此設教立論之重點,即在理學之建立上。然而,自象山出現於南宋士林中後,其設教立論之重點,即有所異,其以道德人格教育爲己身著力之重點,此一重點自然不同於宋明理學屮的其他儒者。象

8、山不處理太多哲學上的問題,對於儒學在宋代的發展,象山承其學統,卻不沈溺於儒學硏究屮,而是把儒學的胸懷置於心屮,且表於行動。他不是哲學理論的硏究者,而是實踐者。在人倫日用屮實踐著千古聖賢所傳承的人格理想。如果我們非把儒學作爲哲學理論,則象山的貢獻在於教育哲學,即教育主旨及教育方法的理論上。然而,由於象山此一特性,使得儒學的傳播收效甚大。這效果就表現在象山是真能教導出具有儒者氣象的門生者。也就是說,象山是唯一真能在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