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44335
大小:5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5
《性别角色研究现状及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性别角色研究现状及展望■教育心理学论文性别角色研究现状及展望帅筱悦摘要:自心理学领域的性别角色研究兴起至今,已是百年有余。这条跨越世纪的硏究之路先后经历了男女智力差异、男女人格特质、双性化以及性别角色社会化四个历史阶段,孕育出丰硕的理论^实践成果。本文将重点介绍性别角色的主要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性别图式理论,以及性别角色的主要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并浅谈伴随社会变革岀现的传统性别观念弱化等社会现象,就当前性别角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前景予以讨论。关键词: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性别
2、图式性别角色量表L引言性别角色(genderrole)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根据国外学者Helgeson(2005)的观点,性别角色的硏究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1894-1936年,男女智力差异的研究;1936-1954年,性别角色作为人格特质的硏究;1954-1982年,性别角色类型及双性化的研究;1982年至今,性别角色多维度及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1894年zEllis的《男性与女性》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性别角色开始成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当时的研究焦点是
3、用测验来检验男性在智力上是否优于女性。直到1936年,Terman和Miles在《性别与人格》中提岀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作为两极的人格特质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岀第一个男性化—女性化量表(M-F量表),人们的注意从研究两性的智力差异开始逐渐转向对性别角色内涵的探讨。1964年,Rossi首先提出〃双性化〃概念z即个体同时拥有传统上男性和女性应该具有的人格特质。基于此概念,Bern于1974年编制了第一个用来测量相互独立的性别角色的测验工具——Bern量表(BernSexRoleInventory,
4、BSRI),并通过该量表发现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相对独立的特质。1982年Sherif发表《性别认同研究中必需的概念1文,区分了“sex"和"gender"z认为"gender"是一个社会标准的社会范畴系统。自此,研究者们开始将性别角色作为社会范畴来考虑,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性别发展的影响。2.性别角色的主要相关理论2.1精神分析理论Freud在《精神分析论》等著作中对儿童的性(psychosexual)发展所作的描述,称得上是有关性别角色发展的滥觞之一。其理论的基本轴心是无意识和本能过程,或者说是由于男女两
5、性所具有的不同生理解剖结构而决定的心理成熟过程。Freud认为性别角色的发展与获得在于潜意识中恋母情结(oedipalcomplex)和恋父情结(electracomplex)所产生的防卫性认同(defensiveidentification)的结果。男孩对母亲有强大的占有欲,但畏惧父亲的权力,进而产生阉割恐惧,因此男孩开始认同自己的父亲以解决并消除恋母情结,并获得自己的性别角色,发展男性化。而女孩想拥有父亲,但害怕受到母亲的惩罚和厌恶,转而开始喜欢和认同母亲,并发展女性化。显然”Freud有关性别角色的生
6、物决走论观点过分强调了生物学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并未涉及儿童自我认知的过程”致使对于性别角色发展的解释有所不足。2.2认知发展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z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张春兴,1995Kohlberg从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获益,于1966年发表《儿童的性别角色概念和态度的认知发展分析》一文,借以率先提岀了从本质上将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当成整个认知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点。在
7、认知发展理论中,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原因不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z而是儿童自身认知的发展。Kohlberg把性别角色的获得以及包括道德发展在内的全部社会化过程都看成是和儿童的智力发展平行发生的自然过程。犹如智力发展中获得其他守恒概念一样,儿童也会自然地获得性别恒常性(genderconstancy)概念,即基于生物属性基础上的永久性的特性z它不依赖于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会随着人的发式、衣着、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儿童能够对其自身发展水平和个人目标信息做出积极选择并运用,其性别恒常性对认识与了解性别起着组织和调节作用。基
8、本性别认同和性别恒常性概念的形成意味着儿童在本质上获得了仿效同性行为的先决条件,这就是Kohlberg关于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轴心。认知发展理论既不同于弗洛伊德将儿童看成是生理结构的消极承受者”也不同于行为主义者将性别角色发展看成是通过他人的强化过程而消极化地接受一整套行为模式,而是强调儿童自己在性别角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然而,儿童性别行为与性别恒常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殖范珍桃方富喜,2006;Rich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