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31970
大小:1.37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24
《刚与柔 作文评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刚与柔”作文讲评思路引导要写好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 从字面来看,“刚”与“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如下: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一、什么是“刚”?什么是“柔”?先看“刚”:(一)生活中哪种精神是“刚”的精神?刚——刚强、刚烈、刚健、力量、坚持、豪放、洒脱、不服输、不放弃、勇敢、毅力、执著……(二)生活中哪些人具有“刚”的精神?他们做的哪些事体现了“刚”的精神?乌江自刎的项羽、豪放的苏轼、不屈于元兵的文天祥、舍生取
2、义的谭嗣同以及辛弃疾、邓世昌、林则徐、荆轲、花木兰……(三)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被认为是“刚”的象征?巍峨的大山、嶙峋怪石、骄阳、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再看“柔”:(一)生活中哪种精神是“柔”的精神?柔和、温柔、宽容、温和、和平、友好、忍让、忍辱负重……(二)生活中哪些人具有“柔”的精神?忍辱负重的蔺相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受宫刑的司马迁……(三)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被认为是柔的象征?小溪、水滴(滴水穿石)、白云、小草、嫩芽、和风细雨、月亮、太极拳……二、什么不是“刚”?什么不是“柔”?刚不是——骄傲、自大、主观、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妄自尊大。柔不是——自卑、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妄自
3、菲薄。三、“刚”与“柔”之间的关系?(一)相反相对的矛盾关系刚能治柔,柔能克刚。(二)相生相伴的关系 人生需要刚柔相济,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三)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困境中忍辱负重坚持的“柔”有时候就是一种刚强;而逞一时之勇的“刚”有时候却不堪一击变成了柔弱,因此,把握“刚和柔”要注意适度的原则。构思举例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材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文体来写。一般来说,这种并列关系的话题作文适合写议论文。下面就来看看写议论文的立意及结构示范。构思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构建全文:第一部分(开头):紧扣话题,阐明构成话题的两个方面的内涵及关系。开天辟地,
4、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人生之道也。第二部分(主体部分):提出3个分论点,分别举行举例论证:分论点1:刚使人勇,成就辉煌。分论点2:柔使人智,永葆生机。分论点3:刚柔相济,才能立足社会,谋求发展。第三部分(结尾部分):人生离不开刚,也离不开柔,“刚和柔”犹如雄鹰的双翅,只有同时具备,才能在人生的天空展翅翱翔。刚与柔天地万物,或柔或刚,人多以为刚者必占上风,柔者只能处于被欺压的地位。我却不这么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柔者,往往沉默,低调,但却蕴含巨大的能量,不鸣则已,一鸣必会惊人。神奇的大自然就孕育了不少以柔制刚的奇迹。看似柔弱的流水能将坚硬的
5、顽石滴穿;看似脆弱的小草能抵抗狂暴的大风;看似娇柔的幼苗能突破厚实的大地;看似温柔的和风能磨平巍峨的高山。与刚者相比,柔者,有着更多的韧劲,这股韧劲足以摧毁刚硬之物。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社会又怎么会缺少柔胜刚的例子呢?闻名世界的中国太极拳看似缓慢轻柔,但一旦进攻起来,却是招招带劲,能将一切蛮力化于无形,制服那来势汹汹的对手,而自己却依旧是一派气定神闲。武术可以以柔克刚,在建筑学上,柔的力量也不容小觑。近来,世界各地地震频频,各国都想方设法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但经过研究发现,采用硬对硬的抗震设计远远不及应用漂浮原理的隔震这类软设计的抗震效果好。与刚者相比,柔者,有着更多的从容。这种
6、从容足以抵挡刚硬之物。或许,你不习武,也不懂建筑,但你同样可以体验柔的威力。要使国家乃至世界能够和谐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然而“良言一句暖三冬”,有时,温柔的话语比强硬冰冷的法律更有约束力。那一句句的“请只留下你的足迹,只带走你的回忆”远比那“请不要乱丢垃圾,违者罚款50元”更能保护景观;那一句句的“你的家人期盼着你平安归来”远比那生硬的明令禁止更能让司机安全驾驶;那一句句的“孩子,无论你犯过多少错,妈仍爱你”远比那十多年的监狱生涯更能使浪子回头。“柔”对个人的影响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呢?怀柔政策更优胜于强硬的手腕。美国今天入侵伊拉克,明天派兵阿富汗,后天制裁朝鲜
7、,强硬地干涉别国的内政,这种“棍棒政策”的结果却是使国家深陷战争的泥潭,无辜的士兵平民赔上性命,激起民众的不满,这种“棍棒政策”会使世人心服口服吗?相反,中国一贯以“求同存异”,维护和平的风范活跃于国际舞台,无论是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性赛事,还是援助非洲,派遣维和部队到索马里、海地,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文明有礼、爱好和平、和谐发展的柔。上述种种,不难看出,柔能克刚,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与刚者相比,柔者,更能触动人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如果刚是凛冽的西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