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77653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4
《[精品]试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原文出处】承徳民族师专学报【原刊期号】199504【原刊页号】13・19【分类号】J2【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作者】李嘉瑜【复印期号】199602【标题】【正文】悼亡Z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特殊的文学题材。《说文》:“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从心急声。"《方言》:“悼,伤也。秦谓之悼。《广雅释诂》:“悼,哀也。”依以上字书的解释,悼亡二字应是对亡者哀痛Z意,但自西晋潘岳首先以悼亡为题,作“悼亡诗”三首,发抒对亡妻的忆恋与伤逝,悼亡之作乃专指“亡妻”这一特定的主题。以悼亡为主题的作晶,其实最早可追溯到诗经《邺风•绿衣》,此诗以绿衣起兴,重复强调睹物思人Z悲,全诗
2、通过对亡妻亲手缝制的绿衣内外、上下、颜色各方面的描写,琐细地写出作者对衣服的熟稔与珍惜,也益见其形损神伤的悲痛。此诗对后代同类题材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清代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就曾提到六、七岁时读此诗,曾感动得“怅然欲泣”。潘岳的悼亡诗三首,是最早将悼亡二字合用,并著称于世的诗歌。在六朝以生命迁逝为主的伤感思潮中,其无疑是时代氛围下的产物。这三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经,对亡者的记忆为纬,交织出死生茫茫的悲情。潘岳Z后,沈约、薛徳亦有名Z悼亡的诗作,江淹则有与潘岳写法相同的悼室人十首。唐宋以后,悼亡Z作益多。元稹“情真意切”的遣悲怀三首,从“俸钱过十万”的今H,追忆“野菜充饥”;“落叶添薪
3、”的贫贱生活,反复抒发死别之恨,怅然绝望之余,“怖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实是此类作品的绝唱。此外李商隐、赵嘏、梅尧臣、陆游亦有悼亡Z作名世。其俨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独特的文学题材。就其性质而言,或可视为爱情诗的另一形态。爱情这一题材在小国古典诗歌屮,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惯以言志与载道为诗文批评标准的士人夫眼屮,是耻于以房帏之情为念,即使咏及男女之情,也必以香草美人写君臣人义为最高境界。而悼亡诗却得以借着伤逝的特殊题材,表达丈夫对亡妻真切而深挚的情感,这在中国诗歌中是不多见的,因为中国的士大夫即使眷情弥笃者,亦绝少形诸文字。悼亡之作出现于词中,最早的当是李煜的《谢新恩》,词这一文学
4、体裁,原只是“绮筵公子”为"绣幌佳人”(1)所写的香艳歌辞,其内容以叙写美女与伤春怨别的男女爱情为主。换句话说,词在初起吋,即带有近乎纯粹抒情的特色,以抒情为其当行本色。此外,词由于字句的参差错落与词调的丰富性,因而比体制整齐的诗体更能发挥抒情的特长,所以用词体来抒写悼亡之作,在体式上,往往比古诗律绝等诗体,更见回肠荡气。以苏轼的《江城子》为例,其词三、四、五、七言交错,通过形式上的长短变化,把游移于梦境和现实间的迷离与对亡妻深切的怀念,做了不露痕迹的结合,其和贺铸的《半死桐》是词史上无论艺术表现和思想性都相当突出的悼亡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词虽有利于悼亡题材的创作,但白唐末五代到北宋,悼亡词的
5、创作却明显不如诗体,这一-点或可由词体本身的特质言之,从词史上来看,唐末五代到北宋是词体由形成到成熟的吋期,也是词体由歌辞Z诃逐渐诗化的时期。词这一文学体式在初起时原只是配合肖时流行乐曲所演唱的歌辞,即使后來文人投入写作,仍受到歌辞之词的背景影响,内容多是敘写歌女的容貌、才艺或词人与歌女间欢聚、爱幕、伤离怨别Z情,以此体式来写作五伦中的夫妇Z情,或冇不妥,所以《花间集》屮,只见韦庄悼亡姬,而未有悼亡词。李煜是第一个把诗体屮的悼亡题材带入词体创作的作者,这实是词史上的-个创举,因为悼亡主题在他之前是属于诗的范畴,李煜将其带入词中是有意识地扩大词的题材,虽耒对当时花间派笼罩的词坛发生影响,但却对
6、北宋中期的苏轼有所启发。苏轼在词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命题是以诗为词,悼亡词的写作更突显他这一•创作上的特点,而且他只写悼亡词却没有悼亡诗,这一点或可看出在苏轼的意识屮对于悼亡主题的作品,词体比诗体拥有更有利的创作条件。苏轼之后,悼广词的创作亦不少,但受到先天条件的限制,悼广词仍难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因为悼亡词乃专以伤悼亡妻为主题,这一特殊的牛命情境并非人人皆有,故对具创作上有所限制,而且即使而临此一情境者亦只有一、二首的零星创作量。词这一领域屮能对悼亡这一主题投注心力,大量创作的首推纳兰性德,他是目前词史上公认在悼亡题材作品中,表现最卓越的一家。在正式进入纳弋性徳的悼亡词的讨论Z前,我们必须先
7、对词人的创作理念冇所了解。纳兰性徳的词学见解主要见于他的七古(填词):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①。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美人香草可怜春,风蜡红山无限泪。芒唏心事杜陵知,只今惟赏杜陵诗。古人且失风人旨,何怪俗眼轻填词,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不见参差句读三百篇,已口换头兼转韵。这种说法正和清初词坛及政府尊词的声浪相应,如《御制选历代诗余序》:诗余Z作,盖自昔乐府Z余音,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