枲I市農村貧困問題的實證型研究及相關政策的探討

枲I市農村貧困問題的實證型研究及相關政策的探討

ID:46475734

大小:6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4

枲I市農村貧困問題的實證型研究及相關政策的探討_第1页
枲I市農村貧困問題的實證型研究及相關政策的探討_第2页
枲I市農村貧困問題的實證型研究及相關政策的探討_第3页
枲I市農村貧困問題的實證型研究及相關政策的探討_第4页
枲I市農村貧困問題的實證型研究及相關政策的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枲I市農村貧困問題的實證型研究及相關政策的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東營市農村貧困問題的實證型研究及相關政策的探討摘要:近年來,我國一直把解決農村貧困問題作為我國處理社會問題的重點,而處理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對我國貧困問題的現狀的切實瞭解。本次調查活動是基於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和研究展開的,通過深入農村,對農村教育、醫療、政策、農民收入進行瞭多方面的調查取證,依據調查提出瞭相應的政策建議關鍵詞:模型;貧困;教育此次調查主要集中在東營市周邊農村,調查對象以農民(包括城市務工的農民工,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農民)為主,問卷調查中共調查農民201名,其中貧困戶傢庭79名(分佈於7個行程村,采用不同問卷)。調查中,我們在每個村訪問瞭一名村幹部,還聽取瞭農民對於生

2、産生活狀況、農村教育、醫療的基本狀況的心聲和願望。我們對調研活動進行瞭系統的分析和總結,取得瞭較為全面的研究成果一、調查對象概況(一)調查行政村主要特點調查的7個行政村2008普遍年均收入為5000元左右,村常駐人口數量在163至1148人,其中貧困戶總數均低於所有調查村口總數的5%,反映瞭貧窮問題在東營市政府的管理下,得到瞭較好的控制。每村支部均配有遠程教育平臺及文化大院。以及直屬於各鎮醫院的村衛生室一所。參與新農合比例各村都達到100%。調查中的7個村中5個村集體經濟普遍較差,村支部的主要收入基本都是通過轉讓承包土地及收取村民繳納的相應管理費用(二)參與調查農民的基本情況參與

3、調查的農民中以男性居多(占調查總人數的77.3%,主要因為一般男性基本為所在傢庭戶主,文化水平相對較高),調查一般采用代填的方法,其中調查者中年齡最大的為78歲,最小的為19歲,平均年齡47.21歲。其中,年齡為40歲-50歲的占此次調查總人數的61.3%,是此次調查的主要調查人群,因為這些人口往往承擔較重的傢庭義務(撫養小孩,贍養老人),是農村傢庭結構中重要的支柱,因此樣本具有一定代表性二、農村基本情況分析農村的基本情況往往跟當地的生產力水平,農村管理狀況、醫療、教育水平、農村務工狀況等因素息息相關,本文根據農村訪談以及調研發現的實際狀況綜合地探討農村現狀,農村貧困的根源(一)

4、外出務工情況據調查數據顯示,外出打工已經成為瞭農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我們調查的對象中,農村農民工外出打工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從事工作比較低級,集中出現在建築、維修、水、電力工、服務業等職業。第二,工資待遇相對城市水平比較低(我們調查的務工對象當中,工資為300元-3000元,其中57.1%的務工人員的平均工資為650元-1500元),值得註意的是東營市2008年的最低保障標準為每月280元。第三,工作環境比較惡劣,工作競爭激烈,心裡壓力比較嚴重,自卑感強。第四,生存壓力巨大(2008年東營市統計表明東營市人均年消費水平為13000元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20000元,均居

5、山東省各省第一名,同比農村水平,整整高出進3倍左右),因此城鄉巨大的收入差距,勢必會引起農村務工人員強烈的自卑感,而東營市物價的飛速上漲,以及外來東營移民的大量湧入,無疑是處於城市邊緣的農民工的生活環境更加惡劣。而我們調查的農民中,年齡在40歲-50歲之間的居多,基本都是傢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包括法律利益、工資、醫療保障)對整個社會都有重要的意義。另外,必須指出的是,教育在農民工上所起到的作用,受過較髙教育水平的更容易得到工作,另外心理壓力也較小,同時面對城市比較自信,有一定的目標和追求。而受教育水平較低的農民公所從事的工作相對較苦,選擇餘地也較小,心理壓

6、力也較大,很難適應城(二)農業基本問題調查發現,自2003年起東營市農村中從城市返鄉從事的務農的人數較往年正在不斷增加(每年增長6.8%),原因是隨著農村産業政策的調整,特別是國傢關於扶持糧食生產、調減農業稅收、促進農民增收等政策的出臺,極大地調動瞭農民群眾發展糧食生産的積極性,因此更多的人開始回鄉從事農業勞動。目前在農村從事基本務農的農民大致分為如下類型:傢庭勞動力較少,而承包土地較多;傢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年齡較大,村中又沒有外出的習慣;文化程度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自己在傢做小生意或者為村幹部、教師、鄉村醫生、或是在附近村莊搞建築等,能取得非農收入,不願外

7、出等。其中,導致農村務農普遍收入不高的原因是目前農業上仍是一傢一戶幾畝地的小生産方式的小農經濟。從調查樣本來看,每人平均合土地1.14畝,不同地區、不同村莊、不同小組亦有很大的不同,很難形成農業規模生產,無法產生現代農業的規模效益,而且使一批農民束縛在土地上,維持最基本的溫飽。他們從選種、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運輸、儲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沒有分工協作,技藝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産生系統效益,沒有聯合,力量分散,使得農民在農産品的銷售上處於劣勢,不能左右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