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数学概念的感性描述

浅探数学概念的感性描述

ID:46472977

大小: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4

浅探数学概念的感性描述_第1页
浅探数学概念的感性描述_第2页
浅探数学概念的感性描述_第3页
浅探数学概念的感性描述_第4页
浅探数学概念的感性描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探数学概念的感性描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流水号是E2。皿63浅探数学概念的感性描述张益民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江苏苏州215138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对那些演示、实验操作的过程更感兴趣,而对抽象的概括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也就是说,他们的概念学习处丁直观思维阶段,他们的概念形成属于词与事物表象的联系。针对这一特点,在低年级概念教学屮,必须十分重视运用直观手段,从直观形象入手,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动手,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

2、析、综合,把概念的属性从实体中分离出来,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并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止确、清晰的概念。我们把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形成的这一特点,称为概念的感性描述。一般来说,低年级的数学概念教学应采取感性描述这一形式。我们数学教师要通过感性描述逐步引导学生应用准确的“词”来表达数学概念,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概念的名词思维。由于低年级学生数学概念学习正处于直观思维阶段,所以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岀现的概念,并没有给出符合逻辑要求的严格的语言定义,往往只是借助数字、具体例子、图形等对概念加以解释或直观描述。在课程标准中,低年级对概念的理

3、解要求只建立在感性阶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角和直角的认识;长方体、正方形、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等。这些知识在低年级只要求初步认识,到中高年级还耍进一步认识。耍求从具体到抽象掌握的概念有:乘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10以内,百以内,万以内数的认识等。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概念教学要求的阶段性,进行概念的感性描述的教学,防止超前拔高或降低要求,以帮助低年级学牛形成正确而清晰的数学概念,为学好数学、发展思维奠定基础。一、借助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感知1.充分利用课本理解概念并作感性描述新教材的课本每一页都配有插图,每一节课都

4、有形式新颖、贴近儿童生活的主题图。教学时要充分运用课本中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让学4:准确理解图意,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概念并作感性描述。以第一册P23-P24中的“10的认识”为例,先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主题图,从整体感知主题图中画的是小朋友们在跳舞,然后引导小朋友数一数,得到一共有10个小朋友,接着让学生数出圆的个数,同样得到的结果也是10o然后通过读一读,数一数,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等练习,不断积累关于“10”的感性材料,逐步认识“10”的数量概念。在不断加深对物体数量的感性描述的同时,也为10与其它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打下了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

5、2.以学具操作为中介,形成感性描述概念低年级思维的又一个特点是往往要借助与动作有联系的表象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利用学具作为中介,借助手的动作使某种逻辑关系以孩子们可以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把这种外部程序化为智力活动,这就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并且更容易保留和提取。如二年级上册P30中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把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么分?小朋友都是借助口己的手中小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进行摆放的,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展示不同分法,明确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让学生用“平均分”的方法把8个桃分一分,使学生从反复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平均

6、分的实际含义。因此利用学具引导操作积累表象可起到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并能作初步的感性描述。1.以学生为媒体进行活动,形成感性描述概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也可以以学生作为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关系参与表演活动,从中积累丰富表象,形成具体概念。如教学第一册P14“序数、基数”时,教师请5个同学上来排成队,让其他学生按一定顺序说一说第5个同学是谁,第5个同学和5个同学是不是一样的?从第1到第5—共有几个人?然后再加以分析比较:第1个是谁,指儿个人?第2个是谁,指几个人?……第5个是谁,指几个人?通过对表演的观察和分析,学

7、生体会到了第几个是指数到几的那一个,而且数的时候,还要看从哪一个数起,使学生对基数和序数的联系与区别获得清晰的感受。%1.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会感性描述在教学中,教师用实物或图片等直观教具演示说明某i概念时,必须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训练,才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1.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或实物中,发现特征,比较异同发现特征,比较异同,是观察中的常见方法,也是定向的主要方法。教师应在感知过程屮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特征,比较异同。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师提供书面、手帕、方砖、图画及不同体位的长方形、正方形,引导学生按图

8、形边长特征定向观察比较,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感性认识,并会感性描述:长方形和止方形都是方的,止方形4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