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71512
大小:79.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4
《浅论文学史学科重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文学史学科重构中国新文学史学科,从时间长度上来看,既可以由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算起直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好30年,故称中国新文学30年;又可以从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是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倡导新文学运动计起,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恰好32年,习称中国新文学32年。不论30年或32年,都是中国新文学从诞生到发展的相对完整的演化过程,也是中国新文学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行前进的同质同构的过程。由于中国新文学史学科从建立,中经“十七年”、"十年文革”直到改革开放
2、的今天约30多年,它亲身感受了历史的曲折给新文学研究及其文学史书写,在功能上有何优长或局限,在效果上有什么优与劣,故给出科学的准确评说或作出有说服力的阐述带来相当的难度,这里只能试论之。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新文学史学科是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思想框架和书写规范,就断定这种政治化的学科范畴不能用来进行有学术价值的文学研究或文学史书写,在功能上对于新文学研究或新文学史书写就不会发挥积极效用,因而也没有优长可谈。笔者认为,对中国新文学史学科的反思,既要回到历史现场又要站在当下的认识高度,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以辩证
3、地考析。若是承认新中国于1949年的成立是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较为合理的分界线,是个能够接受的可以断开文学史的分水岭,而新中国成立以前不论从理论上或是从实践上考察则没有一个界说严谨的新文学史学科观念,更没有书写出一部系统的多景观的新文学史文本;那么从这个意义说,1950年由新中国教育部主持建构的新文学史(或现代文学史)学科,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与学术语境下,至少有这样一些优长:一是它有利于书写30年或32年的中国新文学或现代文学通史与分体史专题史。因为它可以容纳五四以来中国大陆创造的一切新文学及其文学现象,遵循着进
4、化论形成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新陈代谢的、新的优于旧的文学史观,能够研究并书写系统而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或中国现代文学史;虽然新文学史从语体形式到思想内容有别于中国古代文学,但是在进化链条上它却是古代文学史的庚续,能够使古今文学史贯通起来。二是它有利于新民主主义文学史的建构。新文学史学科建立,尽管可以用进化论为文学史观书写中国新文学史,这只能说是治史者越轨的选择;然而其真正的目的是将书写者纳入新民主主义论的思想轨道和写作规范,从框架结构、章节安排到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社团流浪和作家作品的定性评判,甚至新文学的流
5、变线索,都要符合《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论断和评述。实际上这是以中国新文学史的书写对新民主主义论进行具体形象的阐释又对其作注脚,使新文学史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新文学史不仅自始至终突显无产阶级思想对新文学的领导和新文学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性质;而且坚持阶级论及其分析方法为新文学划定阶级阵线和给作家作品确定阶级性质,如王瑶本的新文学史、丁易本和刘绥松本的新文学史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尝试文本。三是有利于突出中国新文学系统中的左翼文学或革命文学的主导地位和轴心价值。这是
6、因为左翼文学或革命文学或延安工农兵文学能够直接体现无产阶级思想对新文学的领导效应,也能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文学的革命性质与价值内涵;所以在中国新文学史书写过程中,左翼文学、革命文学和延安工农兵文学则是关注的重镇和突显的主线。由于《新民主主义论》把鲁迅抬上了圣坛,受到至高无上的评价,成了三个“伟大”集于一身和五个“更”字的空前民族英雄;所以书写新文学史务必费尽心力挖掘鲁迅其人其文的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和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性格觉悟,使鲁迅成为中国新文学独压群英的主将和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四是有利于国家主流意识或者社会
7、主导话语对中国新文学研究和中国新文学史书写的政治诉求的实现。虽然新文学研究及其文学史书写具有相对的学术独立性,并不一定要对应国家或社会的主流话语,但是由于中国新文学史学科并非民间所立而是国家所建的,必须体现国家巩固新政权的统一意志和呼应主流意识形态;况且中国新文学系统中的左翼文学、革命文学和工农兵文学本来就与主流政治意识结下不解之缘,并直接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造过舆论,故而新中国成立后强调文学史书写为巩固新政权再造声势则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这样便使中国新文学史学科一成立,以国家的意志与行为将有独立学术姿态的新文学
8、研究及新文学史书写纳入主流意识形态,不能不接受主导话语的控制与规约,并适应国家意志对新文学研究及其文学史书写的需求。五是有利于满足研究主体或接受主体对中国新文学的教与学的热切期待。1950年代初期的研究主体大多是满怀激情迎来人民共和国的大中学教师、从事文学艺术的批评者和热好新文学的知识分子,而接受主体除上述群体外还有大量的有知识的学生和社会青年等,他们热爱新中国亦喜爱为新中国成立鸣锣开道的新文学。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