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

浅论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

ID:46470439

大小: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4

浅论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_第1页
浅论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_第2页
浅论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_第3页
浅论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_第4页
浅论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浅论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摘要】目前我国对单位经济犯罪的规定存在着一些模糊地带,司法实践中也还有诸多分歧与困惑,因此有必耍结合我国当前立法现状,对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及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进行研究,并依次采取相应的修正。【关键词】经济犯罪单位主体入罪标准刑事责任一、概述我国刑法对于单位经济犯罪的规定分别体现在总则与分则之中:总则中第二章通过单独设节的方式规定了单位犯罪负刑事责任的范围以及处罚的一般原则,分则中第三章以及之后的刑法修正案规定了一些单位经济犯罪具体的罪名与刑罚,此外,“两高”也就

2、有关单位经济犯罪问题陆续作出过许多司法解释,这些条文规定的看似详尽,但是实务适用上仍然有许多模糊之处。而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作为连结犯罪与刑罚的纽带,它是对单位实施某一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同时也是该单位承受刑事处罚的基础。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当前立法,阐述单位主体在经济社会领域中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与前提,以及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完善意见。二、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经济犯罪中单位主体的入罪标准对于单位主体经济犯罪最低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而应追究刑事责任,目前刑事立法中存在以下三类标准:第一类

3、标准:同等对待标准。刑法对同一个罪名的自然人与单位犯罪采取同样的入罪及追诉标准。如刑法分则中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规定,不仅单位犯此类罪是适用罚金刑,对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是比照该条规定进行处罚。第二类标准:差別对待标准。在同一个罪名中对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采取不同的入罪标准与追诉标准,且通常是关于单位犯罪的追诉标准规定要高于口然人,该种类型的标准多体现于司法解释中。例如,2001年4月18H《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对许多经济犯罪中的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追诉标准作了区分,且相同罪名的

4、单位犯罪的追诉标准要高于自然人的犯罪的追诉标准。[1]第三种标准:混合标准。在同一个罪名中的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追诉标准,根据情况的不同,有吋是同一标准,有吋是不同标准。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中则是采用了这一标准。对于以上三种标准,笔者赞同第一种:同等对待标准。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于犯罪主体方面,我国刑法规定单位和口然人均可成为犯罪主体,且对两者地位孰高孰低并未作出区分。而我国刑法中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也没有作出关于自然人犯罪追诉标准的里外规定。因此,根据罪刑平等原则,对于同一罪名中的单位主体和自然人主体,应当采取相同的处罚标准;其

5、次,于犯罪的主观方面,单位犯罪中通常表现为先有责任人员(尤其是主管人员)的意志,再经过集体的研究与讨论才产生了单位主体的犯罪意志。这也意味着单位主体的犯意來源是以单位主管人员的意志为基础的,没有责任人员的犯罪意志,就没有单位犯罪的犯意。同吋,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作证单位犯罪的责任人员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比自然人弱。所以说,以单位犯罪的责任人员仅执行单位意志为理由来从轻或者减轻罪过,是站不住脚的。(二)经济犯罪中单位与口然人共同犯罪时的入罪标准上文所述“同等对待标准”是笔者建立在应然层面所论述的观点,但在我国目前司法实务界,许多司法解释已将经济犯罪

6、里一些个罪中单位的入罪及追诉标准区别于口然人的入罪及追诉标准。女fh某单位与自然人刘某共同犯罪。由刘某提供资金与设备,单位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数额达到30万,而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此罪的,以50万元作为数额起点,自然人犯此罪以10万元作为数额起点,此时,在单位主体与自然人主体共同犯罪中,适用哪个数额为追诉标准,司法实践中的处理很不一致。这常导致自然人与单位的罪刑不协调,女m有时自然人在单位主体与自然人主体共同犯罪时仅起了次要作用,却同时被苛以口由刑与罚金刑,相较于单位内部直接责任人员而言,其承受的刑罚要重的多;有吋自然人在单位主体与自然

7、人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且获利较大,已达到了个人犯罪的数额起点,却只适用了单一的自由刑,没有适用罚金刑,与单位自然人适用了同一法定刑,因此,如何化解单位与自然人在此类共同犯罪中的罪刑失衡,是当前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对于上述问题,学界有多种看法,主要观点有以下五种:笫一种观点:主犯决定论。该观点认为,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主体行为的基木特征决定了共同犯罪的性质。因此,在单位主体起主要作用的共同犯罪中,依照单位的定罪标准来认定;在口然人主体起主要作用的共同犯罪中,依照自然人的定罪标准来认定。第二种观点:分别定罪论。对单位犯主体与自然人主体分别

8、适用不同的数额标准,即依据犯罪主体的不同从而适用不同的数额标准。该观点认为,如果将单位主体与自然人主体的适用标准等同,无疑是将单位外自然人等同于单位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