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ID:46468863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4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_第1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_第2页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学习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学习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学习难点】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一部分【知识梳理】一、背景:汉初无为而治:(1)原因:(2)具体政策:与民休息(对内、对外)(3)影响:①积极:②消极: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的发展形势,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二、内容:董仲舒新儒学1、理论来源: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2、思想内涵:(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和“”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提出了“”、“”学说;(3)

2、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4)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3、评价:(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影响: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儒学发展,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消极——扼杀不同流派,禁锢思想。②实质:思想文化专制③目的: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君权神授”,①积极:顺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时代潮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用神权限制皇权,一定程度上抑制暴政,体现了民本思想。②消极:是一种唯心主义,神学迷信色彩浓厚。③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

3、统治,但也有限制君权的目的。(3)“三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批判;“五常”去除其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①积极: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规范人际关系②消极: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尊儒措施:(1)政治上:用参与国家大政(2)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教育上:规定儒家“”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官,教育为垄断。兴办中央和地方。2、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逐渐成为第二

4、部分【复习拓展、重难突破】探究一:材料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特别提示: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虽然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但前者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光大了儒学,而后者则起了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恶劣作用。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

5、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探究二:材料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而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却得到了采纳,并成为官方哲学。思考:指出造成两种主张不同结局的原因?(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孔子“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大国争霸的需要;春秋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周王室衰微,恢复周礼的主张缺乏政治保障。所以不被重视。(2)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6、。探究三:回忆我们学过的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教材,汉武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何表现?①政治:推恩、内朝、察举、布衣为相、刺史;(内朝: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内朝实质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的外朝则变为执行机构。)②经济: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治黄河;代田法;③军事: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④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部分【高考链接】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7、,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栩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3、(2014江苏单科)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