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62234
大小:20.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班主任如何挖掘学生潜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班主任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潜能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作风。如何才能做好潜能生的转化转化工作呢?具体措施可以采取以下几点。一、全心献出自己的爱心由于潜能生身上的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漠、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潜能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转化潜能生时应该倍加关爱他们,做到不疏远、不歧视、不嫌弃,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潜能生才会相信
2、老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二、教育潜能生正确对待面对挫折和失败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磨合期”。对此,鼓励潜能生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挺住、不气馁,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的存在,要有和挫折抗争的精神,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三、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潜能生的思想品德差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因此,班主任要紧紧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3、改变他们的落后状态。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其次,经常与任课教师加强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四、保护自尊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一种内部力量。潜能生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两者交织在一起。如果班主任嫌弃潜能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就会损伤他们最敏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反抗心理,最终导致他们拒绝一切教育。因此,班主任必须保护潜能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五、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潜能生的思想转变,道德行为习
4、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反复的潜能生,仍然要尊重、依赖,屡教不改不灰心。当然,我们不能等待学生出了反复再抓,要细心观察,及时洞察其转变过程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及时发现问题,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六、赏识潜能生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我们的潜能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我们班上的张硕同学吧,她学习成绩差,家庭作业总是完不成,但他爱画画。我及时捕捉他身上的优点,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变为转化创造的契机。七、加强意志品质锻炼,树立信心潜
5、能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同一般学生相比更多,他们往往不能战胜自我和控制自我,意志薄弱,退缩消极,没有克服信心。为此,在教学中要求循序渐进,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宜目标。老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他们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潜能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潜能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因此,在潜能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
6、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潜能生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潜能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九、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班主任要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潜能生年龄、性别、性格特点、错误轻重、态度好坏等,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措施,发现教育的突破口,寻找钥匙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促进转化。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劳动等可能很突出。教师要充分挖掘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我,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
7、潜能,并迁移到学习上,这样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每学期我组织学生评选:最关心集体的人“、等,通过评比,一部分中,差生榜上有名,他们感到很高兴,找回自信心,激发了上进心。十、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们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刘弘洋这样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