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11差别性宏观调控与区域协调发展

案例研究:11差别性宏观调控与区域协调发展

ID:46461247

大小:7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案例研究:11差别性宏观调控与区域协调发展_第1页
案例研究:11差别性宏观调控与区域协调发展_第2页
案例研究:11差别性宏观调控与区域协调发展_第3页
案例研究:11差别性宏观调控与区域协调发展_第4页
案例研究:11差别性宏观调控与区域协调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研究:11差别性宏观调控与区域协调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统一货币政策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区域、产业、行业间产生巨人的差别性传导效杲,不同微观经济上体对同一货币政策的承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为差別性宏观调控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建议通过统一政策的内容差別化增强中观货币当局的决策参考度、强化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键词:宏观调控;区域经济;差别性政策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8)06-0043-03差别性宏观调控与区域协调发展贾广军王安国I(中国人

2、民银行徳州市中心支行,山东徳州253034)本轮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因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由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一直采取全国“一盘棋”的做法,实施无差别管理,具有髙度的统一性,而木轮调控的总思路却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具有明显的差别性,再加上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車大差异,所以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愈加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亜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区域经济差异性是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基本原因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是指对于一个主权

3、国家或者主权国家联盟而言,由于忽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造成新的区域差异,进而损害整体宏观经济n标实现的现象(宋旺、钟正生,2006)。而综合前期的研究成果,人家对我国存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已形成共识,认为在单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下,中央银行很难在总量和结构问题间寻找平衡点(杨子强,2007)。在宏观调控和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由于地区经济景气差异,金融结构、市场发育程度不尽相同,对货币政策的承受能力和传导效果也存在着较人的差异。(一)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

4、客观上存在着东部、屮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笔者在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各选择了两个代表性较强的省份进行研究,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甘肃,2001年6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最高为广东,达到10.6%,最低的是江西和贵州,均为8.8%,二者之差为1.8个百分点。甘肃省为9.8%,仅次于广东和浙江。但到2006年,6个省份GDP的增速已经明显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广东利浙江分别为14.6%

5、作者简介:贸广军(1963-),男,山东济南人,现任屮国人民银行徳州市屮心支行行长,高级经济师

6、;王安国(1977-),男,山东平原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经济师。和13.9%,江西和湖南分别为12.3%和12.2%,贵州和甘肃分别为11.6%和11.5%,同一区域内省份的差距缩小,区域间差距拉大,广东与甘肃之间的差距达3.1个百分点,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区域差异,即便在同一省份也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为强弱Z分。以山东省为例,2002-2006年5年间,威海、青岛、济南、淄博、滨州和德州六个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明显并逐渐拉人。区域之间经

7、济发展呈现严重的不均衡性,必然导致在执行统一货币政策时出现不同的效果。(二)同一时期不同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不同区域Z间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别,而且在同一时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在最近的经济周期中,沿海、中心城市等发达地区发展快,当其经济发展接近谷峰呈现偏快的时候,欠发达地区述处于起步阶段。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经济发展情况,国家货币政策也主要是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周孟亮、李明贤,2007)。当依据东部地区做出政策调整时,往往会

8、给中西部地区带来负而效应。如2002年粤浙两省GDP增速均比2001年提高了约2个白分点,而II•黔两省同期只提高了0.1和0.3个百分点,2003年粤浙两省GDP增速分别达到14.8%和14.7%,比2002年又提高超过2个TT分点,偏快迹彖明显,而同期甘黔两省分别为10.1%和10.7%,基本与粤浙两省10年來的最低增速持平。此时的确应该対东部发达地区实施调控,但统一的货币政策必然也会给以廿黔为代表的经济刚刚启动的欠发达地区带来较人负面影响。(三)区域间金融体系发展程度不同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9、一般分为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在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利率没有市场化、间接融资占绝对比重的融资格局下,信贷资金的结构配置和使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社会的资金配置结构和运行效率。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大地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区域内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存信贷供给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当前我国区域间金融体系发展极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东屮西部,也同样体现在屮心城市与一般县域。具体来看,人部分新兴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及绝人多数外资银行机构都设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除占绝对主导地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