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宏观调控研究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宏观调控研究

ID:14359994

大小:4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8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宏观调控研究_第1页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宏观调控研究_第2页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宏观调控研究_第3页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宏观调控研究_第4页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宏观调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宏观调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宏观调控研究摘要:江苏历来是一个具有一定全国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在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中,江苏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苏北、苏中还有不少指标在全省总量中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值与苏南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江苏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借鉴国内外经济协调手段,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江苏运用政策宏观调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宏观调控中图

2、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005-02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1.1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遍在性由于任何两个区域在经济结构形成条件方面、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不尽相同。再者,各个区域在当前和今后全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另外,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经济时的决策、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区域经济差异存在必然性。但是,可以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有目的的人为干预,使之符合某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只是,人们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调

3、控是有限度的。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目标应是在本世纪内减缓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趋势,防止引起我国经济发展秩序混乱和诱发社会动荡,同时,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的扶植力度,争取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进入下一世纪,逐步努力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1.2江苏区域差异现状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其自身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梯度。这种梯度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层次,具体表现为人们所熟知的三大经济区域

4、——苏南、苏中、苏北。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差距。1.2.1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20世纪90年代前5年,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拉大,后5年有所趋缓,但进入“十五”以后,差距又有拉大的趋势。1.2.2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表12006年江苏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以2006年为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三大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由南向北逐步上升。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第一产业比重同方向变动,与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呈反方向变动。第二产业已成为苏南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也已达33.9%,说明苏南的产业结构较为优化。苏中和苏北地区第二产业随占比重较

5、大,但就业人口在三大产业分布还是高尤其是苏北地区第一产业人口比重高达37%,说明其产业结构不合理。根据经济发展理论和国际经验判断,苏南已经进入较发达经济阶段,接近工业化高级阶段,苏中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迈进阶段,苏北则处于从初级产品生产向工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1.2.3经济增长动力苏南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较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强度高于苏中,而苏中又明显高于苏北,苏中的外商投资总额和民资投资热度逐步攀升,而苏北这两项投资尚处于启动阶段。1.2.4城市化水平苏南的苏锡常都市圈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形成,农村的

6、城镇化和小城镇城市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以宁镇扬板块为腹地的南京都市圈尚处于发展之中;苏北的徐州都市圈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小城市不多,苏北的农村人口仍占人口大多数。1.2.5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苏南已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要求,苏中的主要经济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全面小康社会要求,苏北的经济指标尚未达到小康要求,社会发展指标的差距尤为明显。2从宏观调控角度出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在于,可以加快欠

7、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为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同时,又可以继续发挥发达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增强我国的经济总体实力。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市场调节机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实施第一次调节。但由于其侧重于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空间配置中的效率问题,将会导致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拉大差距,而不是缩小差距。为克服市场失灵,国家需要采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自上而下的对区域经济进行第二次调节,侧重于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平问题。2.

8、1国外在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主要做法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为此,各国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方面都在不断努力实践。很多国家在政府干预的同时,遵循市场规律、经济规律,注重发挥法律和政策手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