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57668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两者的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在两组人群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症比例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比例低于老年冠心病组。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及高胆固醇血症是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要危险因
2、素。[关键词]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9(a)—0059—02早发冠心病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主要特点是发病时男性患者年龄<55岁,女性患者年龄<65岁。目前我国早发冠心病比例逐步增加,且相比晚发冠心病,早发冠心病无论身心损害还是费用损失都比较严重[1]。所以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以便针对性地作出疾病的预防、延缓等举措。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门年12月在本院循环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
3、例,按年龄将患者分为早发冠心病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6〜64岁;晚发冠心病患者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55〜77岁。两组患者均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两组患者经检查不存在肿瘤、合并感染、结缔组织、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1.2研究方法1.2.1冠心病危险因素筛选。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危险因素种类分为: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危险因素判断标准,吸烟史[2]:烟龄达到1年判定为有吸烟史,戒烟10年以上为无吸烟史;饮
4、酒史[3]:饮酒达1年可判定为有饮酒史;高血压[4]:患者平静时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者舒张压超过90mmHg以及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判定为高血压;糖尿病⑸:空腹血糖水平n7.0mmol/L或有糖尿病症状且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者,判定为有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有一级亲属曾患冠心病(男性<55岁,女性<65岁)b1.2.2两组患者均在空腹12h后采集静脉血,进行定血清总胆固醇(TCHX三酰甘油(TGX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X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糖的测定。1.3统计学处理采用P
5、EMS3.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4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吸烟史和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早发冠心病组高于晚发冠心病组;高血压和糖尿病两项方面,晚发冠心病组要高于早发冠心病组。详见表仁2.2两组血脂水平测定结果两组血脂水平测定结果,血清总胆固醇(T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6、5)b其中,TCH早发冠心病组高于晚发冠心病组;LDL—C早发冠心病组高于晚发冠心病组,详见表2。3讨论对于早发冠心病,吸烟和冠心病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称,有吸烟史的人群冠心病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群的2倍以上。另有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病率和家族冠心病史关系紧密,一级亲属若曾患冠心病,则此人患冠心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尤其若一级亲属曾患早发冠心病,那此人发病年龄也有很大可能提前。另外,影响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还有血清TCH、LDL—C的升咼。咼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6]。高血压、
7、糖尿病是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本研究表明,早发冠心病患者中有高血压病者和有糖尿病者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早发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TCH、LDL—C的升高。对于冠心病的预防也应该尽早从生活中的习惯和细节做起,比如存在吸烟饮酒习惯的人应该尽早戒烟戒酒,这样会大大降低患冠心病的概率。平时多做一些健身运动,控制饮食,尽可能少摄取高盐高糖等食品,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除了注意上述问题,还应定期体检,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这也有助于预防工作。[参考文献
8、][1]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3.[2]李仲铭,陈莉,祖淑玉,等.吸烟对健康成年人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社,2005,6(4):306—309.[3]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7—489.[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血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