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56289
大小:7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4
《新唐山大力優先發展教育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唐山大力優先發展教育探析摘要:唐山的教育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O市委八屆四次會議提出繼續推進教育扶助工程,基本普及高中義務教育。唐山市教育發展將出現新的跨越。針對唐山的教育現狀與唐山未來發展的沖突,提出優先發展教育的著力點,最後對優先發展教育的意義進行論述關鍵詞:新唐山;優先;教育分類號:G40-011.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2-0247-02唐山這座備受世人關註的城市,它所經歷的變遷正映射著一種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路徑。她的發
2、展史,記載著一代代人的奮鬥和創新,也承載著發展積淀的社會和人文代價。今天,唐山的城市品質、發展環境發生瞭重大變化,在發展的關節點上,大力優先發展教育是破解新唐山建設的密碼一、唐山的教育現狀與新唐山建設發展的需求相沖突十六大以來,在“科教興市”戰略推動下,唐山的教育有瞭新跨越。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實現瞭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等。但是,教育需要積累,盡管唐山的教育有瞭明顯進步,也難免出現時空的滯後和缺失。一是人才密度較低,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唐山市人才總量占全市總人口比例約5%,而國
3、際公認的經濟騰飛所需要的標準是7%。二是高層次人才明顯不足、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如各行業髙級專傢隊伍不僅總量較小,且結構分佈不平衡。唐山至今沒有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高校中博士生導師數量少。目前唐山市博士學位有154人,博士後16人。三是素質教育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進一步改進。四是城鄉、區域、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發展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非戶籍常住人口子女受教育難,農村青少年學習熱情不高,新增城鎮人口和非農業勞動力整體素質低下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等等。總之,經濟日益增長的人力資本和能力需
4、求同教育開發不全面之間存在著突出的矛盾,市民全面發展的教育需求同教育發展不全面之間也存在著突出的矛盾,人才支撐能力不足與結構性矛盾同時存在唐山的教育發展也面臨著重大機遇。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市委八屆四次會議提出繼續推進教育扶助工程,基本普及高中義務教育。唐山市教育發展將出現新的跨越二、優先發展教育的著力點(一)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1把握唐山發展的歷史方位,自覺“跳出唐山”看待唐山的教育發展。堅持底層視角,關註不同利益群體的教育訴求,創新教育體制,力爭教育在各種對立關系中盡管艱
5、難,但是有突破、有協調2要尊重教育發展的規律,正確認識教育的自我“揚棄”。教育是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永遠都在更新與變革之中。當前教育正由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為主,轉向以滿足人自身的發展需要為主。要堅持育人為本,處理好轉變過程的各種矛盾關系(如教育的公益性與產業性矛盾)。要堅持“因材施教”、“不憤不啟”的教學方法和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的學習方式3發展教育必須樹立超前的文化視角。雖然,在迄今為止的人類文明發展史的絕大部分時間裡,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但現在情況出現瞭變化。瑪格麗特•米德在其文化
6、適應理論中指出,與農業文明時期和工業文明時期不同,後工業信息文明時期的文化傳遞,出現瞭後一代向前一輩逆向傳遞的“文化反哺”。這時的教育,必須有很強烈的超前意識,要提前介入,努力培養適應信息化社會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4要註重內涵,提高人才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質量是生存之本,“人民滿意”是目標,也是標準。在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引導學生正確吸收多元科學精神的同時,要重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要註意“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不要太關註升學率、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和責任能力。避免再
7、次出現1993年中日夏令營中的遺憾5要積極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創新學習形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的數字化學習環境6走“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並重之路。終身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需求的多樣化。條條大路通羅馬,成才之路並非僅僅是那座“獨木橋”。非學歷教育直接面向市場,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更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規劃,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1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國內外的實踐證明,資源型城市轉型與髙等教育的發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二者相互依托、相互促進首先,建設高水平的教學科研並重型名牌大學。
8、這也是德國總理施羅德認為的德國在老工業地區改革與轉型過程中可供中國借鑒的經驗之一。唐山高等教育院校可概括為“四本多專”,但是卻沒有一所國際知名、甚至是內知名的院校。今後要結合唐山的主導産業鏈發展和城市建設需要,加大體制、教學、學科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力度;走科技強校之路,提升知識創新能力,為富民強市作出更大貢獻;建立一主多元化的髙等教育辦學模式,即開放高等教育市場,實行社會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