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53435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文物真伪的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物真伪的鉴定文物的定义、特性与类别定义:文物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珍贵历史遗存物。它从不同的领域和侧面反映出历史上人们改造世界的状况,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实物资料。特性:文物是历史长河屮同类物品的幸存者。只有文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历史以质感,并成为历史形彖的载体,这一点,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它是不能再生产的物品。文物所具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公证作用,构成了文物特性的表现形式。类别:凡是文物都是历史遗存物。rh于政治上的需要,乂将184o年鸦片战争后的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
2、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物,特肚为“革命文物”。因此,我国在习惯上将文物分为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两大类。根据《屮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法》的规足,文物可分文物保护单位和皮藏文物两人体系。根据文物价值的人小,又有等级Z分。我国现行匣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国家级、省(市、自治区)级和县级三级。皮藏的文物一般分三级,一级藏品为特藏,二、三级藏品为次于一级藏品的基本藏品。在这些不同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藏品外,还冇其它的古迹、文化遗存,以及散存文物。对它们亦应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了以正
3、确对待。文物鉴定学原理与鉴定方法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出于各种目的,对文物制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在我们所遇到的“文物”中,往往真真假假,鱼龙混杂。还有一些文物,在物换星移的漫长岁月中,其本来面目被掩盖了,人们对它难以正确地认识,因此,在使用文物Z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鉴定。文物为什么可以鉴定呢?因为世界是可知的。物质世界的-•切,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屮。任何一件文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牛的,都不能离开时间形式而存在,它在历史的进程屮,总是按着口己所固有的发展顺序,持续地变化着,止是这样,文物作
4、为物质运动的结果,才成为历史见证的。如果超时间、超空间地再造一件与某文物完全相同的物品,是根本不呵能的。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因此,文物是不能复制的。今天惯说的“复制”,只是摹制或仿制,它是通过对人的感官产牛相似感觉,而达到特定H的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伪品、“复制品”都是可以鉴别的。文物鉴疋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历史科学所具有的一般原理,都原则地适用于文物鉴肚学。同时,文物鉴泄学有它口身特定的研究对象,那就是古人和今人鉴定文物的实践,包括其鉴定理论、知识和方法。文物鉴定学在文化领域中,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学科
5、。文物鉴定的基木方法是分类、比较和辨识。分类:把混合相间的各种文物分为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不同类群,找出文物之间的异、同点,达到认识和掌握的日的。比较:根拥已知的标准物,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文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与标准物的异同,进而对鉴定对象的各个方面的内部矛盾和联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以作出定性判断。辨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按鉴定对象及其同类品的规律,考察文物的本质,通过理论思维、概括和捕象的作用,达到明辨和认识的目的。书画鉴定有关的知识与卩画鉴定有关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些比较直接,
6、有些就间接一些。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书画的鉴定,往往产生比较大的作用。一、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掌握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牛卒时间,对于书画的鉴定工作很有帮助。这些问题往往被某些作伪者忽略,假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话,那么,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出问題。例如:明代沈度《梅花百咏》册,《石渠宝笈》卷三ZI•六著录,款云〃成化十四年秋七月望后一口,沈度书于春草堂。〃考沈度元代至正十七年丁酉牛,明代宣德九年甲寅卒,78岁。成化十以年沈度已死去45年了,所以这件字册不用看实物也能肯立是伪品。乂如:明代姚绶癸《三清图》轴,清代方濬
7、颐《梦园书画录》卷八之十五著录,款云〃三淸图,永乐五年岁在丁亥秋日写,云东逸史公绶〃。考姚绶永乐二十一年癸卯生,弘治八年乙卯卒,73岁。永乐五年姚绶尚未出生,所以,可以肯定这件东西也是伪品。正因为书画家的生卒时间对书画的鉴定仃直接关系,所以就必须尽可能多学握它。但是,有些书画家的生卒时间等问题,在过去的文献中,冇的没冇记载,冇的记载不够真确,这样,作品本身就变成了笫一手材料,它能补充文献的不足或纠正文献的错谋。例如:有些书画家的作品具有一处的艺术水平,但在文献上根木就查不到这位画家,更谈不上弄淸他的字号、籍贯、生卒时间、艺
8、术专长和主要活动了。这样的例子是相当多的。乂如:宋代赵孟坚(子固)的生卒时间,许多文献记载为生丁南宋庆元五年己未(1199),卒于元代元贞元年乙未(1295),97岁。有人对此有怀疑,但一直未能解决。1962年《文物》第12期,刊载了蒋天格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考证文章,推算出大约卒于景定五年至咸淳三年以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