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真伪的鉴定依据

书画真伪的鉴定依据

ID:8807596

大小:22.2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8

书画真伪的鉴定依据_第1页
书画真伪的鉴定依据_第2页
书画真伪的鉴定依据_第3页
书画真伪的鉴定依据_第4页
书画真伪的鉴定依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画真伪的鉴定依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书画鉴定大体上可以分为1书画风格的鉴别、2纸绢质料的鉴别、3墨色程度的鉴别、4装裱形式的鉴别、5款识与印章的鉴别、6鉴藏者题记的鉴别(一)书画风格的鉴别  书画风格是艺术表现的特色,其中包括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所谓时代风格,是指书画艺术作品受特定时代的政治主张环境与经济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艺术效果。个人风格是书画作者在艺术上独特个性的发挥,其表现形式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或是受某个流派的影响与某个流派的风格相近。  就时代风格而言,说明书画的创作不会脱离时代背景。古代书法与现在就不同,宋代以前写字,是席地而坐,一手拿册,一手悬肘挥笔。后来用高桌子,手和臂的姿势以及执笔的方

2、法也随之改变。再后由于科举制度的盛行,不同时期的考试规定对书法提出了具体要求。明代要求写小楷,但书体还未限制。清代到康熙时,严格要求行行整齐,字字均匀,横平竖直,又光又圆。于是手指离笔尖很近,连手腕都挨着桌子,形成了所谓馆阁体风格。如果要了解各时代的书风究竟如何,只要把各朝各代的书法作品拿出来按序摆开,认真观摩比较,一定会有所分别。再者书法文字的语法、语气和书札行款格式也有不同之处。自晋唐至明清,有很大的变化,连称号都不相同。清代书画题款惯用某某仁兄雅属,明代人不会这样写。不同时代的字有的笔画也不同,武则天新创的字不可能在南北朝出现。现在常用的简化字,在明清时也不会出现。

3、这都有助于鉴定。  绘画风格各时期也不相同,古代人绘画方式与元明以后文人案头作画不同。唐宋以前,壁画盛行,画匠都是站着画,与今人画油画差不多。大约从宋代开始,将绢纸平铺在桌上作画的方式才渐渐兴起。站着画与平铺画,用笔的角度不同,手臂用力也不同,效果当然不同。绘画历来是为政治服务的,旨在“成教化,助人伦”,所以古代以宣扬封建礼教的人物画见多。在画法上,古人不讲究比例,“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是其时代风格。宋代画家知道了按比例把大自然缩写在画幅之中,绘画创造了奇迹。南宋的马远、夏珪诸家截取山腰、山脚,取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画家讲求笔情墨韵,不以形似为工,使山水面目又为之一新

4、。画作中的人物服饰、器用与时代制度、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这也可作鉴定的依据。  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更具体,书画家各人的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审美观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摹写古人的书画固然可以使用同样的工具,运用相同的方式和速度,但很难掌握用力的分寸,笔锋转折的节奏。鉴定书画不能只看表面形式。即使是同样写隶书的人,各自的隶书风格会各有不同。凡写颜、柳、欧、苏四家字帖的人,写出来的不会完成相同。有其当然,有其所以然。绘画也是这样。同一个人物,让不同的画家去画,虽说都画得很像,但不一定画法都一样,也许是各人的感受不同,角度不同,笔法不同,艺术风格也有不同。如仅从画面所反映的

5、题材、内容、画法及时代特点来辨真伪,是不够,因为这一切,高明的作伪者都会依样画葫芦,如法炮制。重要的是画家的个人风格,由于书画家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生活经历、思想倾向、文化素养、兴趣爱好互不相同,就会在作品中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流派、同出一个师门的人,也有不同特色,这就是个人风格。有一个故事可以给人启发。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精研“清初四僧”,仿其画法画了一幅山水图,景物的画法和题款的书法都神似石涛和八大山人,水平很高,面世后,蒙过了许多行家,都误认为是石涛与八大山人合作的真品。后来有鉴赏家发现,其用笔之法与石涛有差异,石涛笔法厚重,大千

6、则较轻快,认定此画是张大千的仿作。国画有笔法和墨法,作者在长工的操练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习惯、特点,模仿者即使刻意效仿,也难以完全相同。在从个人风格中着手鉴定书画真伪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代笔字画。有一些社会地位较高、名气较大的书画家,往往有自己的代笔人,这一现象在清代很普遍。如何鉴别亲笔书画与代笔书画,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代笔书画虽不是伪作,但也不是真迹,其价值与真迹是有区别的。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个人风格入手。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不少代笔人,其中有他的弟子罗聘、项均,仆人陈彭。据吴尔鹿先生研究,就山水、花鸟而论,金农画风拙朴凝重,而罗聘则苍厚古朴,项均则

7、含蓄冷逸,陈彭则稚拙有余。画家的风格也有发展变化,早、中、晚期会有所不同,这在鉴别中也应该十分注意。(二)纸绢质料的鉴别  书画凭借纸绢而存在,而流传。从纸绢质料鉴定书画的真伪是重要的一环。各个时代的纸绢虽大体相同,又各有所异。如掌握了纸绢的发展与演变的线索,对于鉴别是大有帮助的。据古书记载,东晋王羲之父子的书法真迹,用的多是会稽竖纹竹纸。但流传至今的唐代以前书画名迹,纸本真迹极少,大都是唐代或唐以后的摹本,这些作品以麻纸为主。自唐以后,书法多用宣纸。宣纸产于安徽泾县等地,由于多出于宣城,故名宣纸。宣纸质地细腻,吃水性强,又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