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50538
大小:6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思修与法基实践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指导实践重点:1.爱心养成教育2.学生状况调查实践难点:实践规划步骤和方法:实践环节(犬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实践准备:1.召开实践动员会和实践培训讲座,让学生认清实践的目的和耍求,使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统一思想和行动。2.实践指导教师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分为4组,确定每组的组长,各组内部成员也有分工,具体由各组组长负责。(-)实践过程1.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2.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内容,并写好实践记录。3.检查学生岀勤情况及实践记录完成情况。(三)实践总结1.
2、学生书写自我实践鉴定,并主动向实践指导教师及有关人员征求意见。2.学生提交实践记录及其它实践书面材料。3•实践小组进行小组总结,指导教师组织班级进行实践总结,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实践总结会上发言。4•收集必耍的材料,为撰写实践论文、报告做准备。5.评定实践成绩。6.督促并指导学生写好实践报告,审定学生实践成绩,进行实践成绩考核,将学生实践的书面成果归档。实践纪律:1.严格遵守实践的有关耍求,在实践期间不得离开实践点。2.各实践小组长负责木组学生的考勤工作。3.实行实践小组长报告制度。不定期汇报:小组长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应及吋
3、向指导老师报告,指导老师应做好记录并及吋解决;无法解决的,向系部报告。4•实践请假。学生在实践期间请假的,需经小组长、指导教师、辅导员同意,方可请假。实践的成果形式与考核:(一)实践成果形式1.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应包括实践概况,思想收获,报告内容要充实、具体,结构严谨,文理通顺,书写工整。2.调查报告:根据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调查结果作岀评析。3•实践考勤表:考勤表依每个实践内容做好相关记录,学生必须亲自签到;迟到或早退的,必须说明原因,组长记录在册。(二)成绩考核实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实践态度、实践表现、出勤及完成任务情况、
4、实践报告的质量进行综合考评,并按优秀(20-24分)、良好(16-19分)、中等(12-15分)、及格(8-11分)、不及格(7分以下)登记成绩。校内实践教学1.专题演讲参加专题演讲比赛,如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读书报告会以《读书与做人——介绍一本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为题写一篇文章,并在读书报告会上宣讲。2.辩论赛把-些看起来浅显、说起来空洞、讲起来片面的内容通过讨辩论赛的方式进行,如关于“友情、爱情、亲情、学业等”,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3.知识竞赛把-些理论性很强,要求同学们必须记住的知识点,设计成竞赛题,在班级进
5、行初赛、复赛,然后进入总决赛,请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加。4.情节模拟剧:这种实践教学方式针对性强,感官肓觉,生动形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提供综合的索质训练,可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应变能力等。如先以《道德与生活一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为主题写岀文章,再自编自导进行表演。5.自己的特长参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大学生道德自律协会、犬学生法律协会等各种学生团体,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活动,如征文活动等,参与捐献爱心、无偿献血、评优创先等活动。二、校外实践教学(-)社会调研开展社会调查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6、,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人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木原则。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际教学环节教育,通过暑期社会调查形式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能力、增强才干,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人才。开展社会调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农”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的针对性,坚持以人为木、贴近实际、贴近人民生活,加强调查的实效性。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1.基层党支部先进事迹调查调查对象:企业、街道、农村的一个或几个党支部及老
7、百姓调查研究目的:了解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懂得共产党先进性的意义2.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调查调查对象:一个或几个村的村民调查内容:如何按照“生产发展、其或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人建设。调查研究口的: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想法(期望),找出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出路。要求:每一位学生利用暑假围绕以上主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写成不少于1500字的调查报告(-)参观学习1・江夏区基层人民法院学生通过参加审判旁听活动,可以亲眼口睹或亲身
8、经历法庭审判程序,使之对法庭审判程序的理解显性化、感性化,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之口的。深刻认识到法律知识与自身行为的密切关系,自觉摒弃“法律与己无关”、“不懂法照样生活”等错误认识,进而端正上公共《基础》课的态度,使学生真正体悟法律的公平、公正、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