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50173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与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与策略江都区宜陵镇屮学褚芳春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创新的源泉,针对当前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现象,首先提出了学生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然后分析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最后探讨了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通过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质疑、注重评价,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屮人人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数学教学,中学生%1.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具体表现为两大类:第
2、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意提岀问题,这一类情况是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没有表现出來,,呈潜在的状态。对教师來说,要鼓励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潜在的、静态的问题一时转化为现实的、动态的问题意识。第二类是不能提出问题,第二类情况是学生受教与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思想不集屮,思维惰性大,不善思考,不能提出问题,问题意识较少或没有。教师对这类学生的问题主要是重在培养。%1.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意义1.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科学史上几乎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实际上,人科学家、大发明家都是在问号中产生的。多少人见过
3、苹果落地,唯有牛顿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多少人见过蒸汽顶壶盖。唯有瓦特从此发明了蒸汽机……我们中国有个很好的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古今中外,许多的教育家、理论家都非常重视“提问”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强调问题意识不但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还能促使学生去解决
4、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会得以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吋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1.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大量训练还可以使学生养成“数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家长反映:我的孩子怎么这么多问题呀?走在街上,他会问:“什么叫7.5折?”回到家,他会拿着尺子到处去量一量,“这房间有多大?”还会问:“妈妈,我
5、们今年总收入总支出了多少钱?”“我们家这个刀的水电费是多少?什么是电费的分段计费?”“我们家每个月有节余吗?”……%1.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1•转变观念,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问传统的课堂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频频发问,然后指名凹答,不允许自由回答,更不允许插话,学生回答错了可能还会遭到批评。学生对老师既敬且畏,久而久之,连会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怯于举手了,怎么还敢主动提问题呢?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要让学生大胆提问
6、,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课堂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口由地学习。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
7、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捉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
8、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就拉大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